3月20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發布“神農植保多模態大模型1.0”,這是我國植保領域內首個系統整合識別、預警、防控功能的AI農植保多模態大模型,包括了5萬余條病蟲防控技術信息、40萬條高質量標注的植保圖像數據和3萬條高質量植保問答數據等。

2024年,北京發布了“北京蔬菜智慧植保服務系統”,實現了蔬菜病蟲害智能識別、智能預警、智能防控三大服務功能的深度融合,能為農戶提供手機拍照智能識別病蟲、各月份易發病蟲自動提醒、異常天氣防控指導、病害模型預警、器械查詢等生產中亟需技術的一站式精準高效服務,成了種植戶身邊隨叫隨到的“超級植保專家”。
今年,“北京蔬菜智慧植保服務系統”迎來了2個重要突破。第一是“北京蔬菜智慧植保系統”升級為“北京農作物智慧植保系統”,除蔬菜作物外,新增了小麥、玉米等糧經作物以及大桃、蘋果等其它作物類別,服務覆蓋作物種類從38種增加到了53種,整體服務覆蓋病蟲種類從395種增加到711種,病蟲害智能識別診斷種類從27種增加到347種(其中蔬菜病蟲230種),并且新增了AI全語音智能問答、農事智能語音錄入整理等功能,滿足了眾多眼花、書寫不便用戶的使用需求,系統整體服務能力與使用便捷性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第二個突破為“神農植保多模態大模型1.0”的成功研發并開放使用。這一大模型由北京市植物保護站與中國農業大學神農大模型研究團隊聯合研發,在原神農大模型1000萬條農業知識圖譜、超5000萬條現代農業生產數據以及2萬本農業類圖書的訓練語料基礎上,進一步融入了北京農作物智慧植保系統內所有的識別診斷模型、病蟲害預警模型、防控技術信息等內容。
對此,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決定將神農植保多模態大模型,進一步開放給其他各省、市級植保部門使用,并愿意協助有意愿的植保部門構建更適合當地生產情況的智慧植保服務系統,以期實現資源互補、成果共享。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站長張加勇表示,“隨著AI大模型等智能化技術的快速普及,加快智慧植保發展已成為快速提高病蟲害監測防控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北京愿做先行者,將多年來的智慧植保研究成果向全國植保部門開放,與各地植保部門聯合推進全國智慧植保工作的快速發展”。
下一步,北京將繼續在病蟲害識別、預警模型數量與準確率提高方面加大力度,持續提升智慧植保系統以及多模態植保大模型服務能力,研發優化病蟲害智能巡檢機器人等智慧植保硬件設備,為未來的無人化監測預警與防控作業提供支持。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張佳琪
流程編輯:U071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