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直言“華為是中國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他們征服了涉足的每一個市場”,并且指出美國對華為的技術限制“效果不佳”,反而推動了中國本土芯片供應鏈的快速發展。黃仁勛這樣的評價,一時間引起了全球科技界的廣泛關注。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識英雄重英雄”,當一家企業將一件事做到極致時,收獲的不僅是市場認可,更會贏得同行的尊重與贊譽。華為正是這樣的典范,從通信業務起家,到如今已深度布局智能終端、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領域,憑借持續的技術突破與行業深耕,在每個領域均取得了顯著成就。被黃仁勛如此夸獎,更是凸顯出華為如今的地位。
在人工智能領域蓬勃發展的今天,英偉達的硬件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關鍵作用。不過在黃仁勛看來,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逐年增強,憑借構建自主創新生態,也成為了如今帶動人工智能在中國乃至全球各行各業全面開花的重要力量。
華為在不同關鍵領域中展現出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其創新速度和市場拓展力,已足以撼動全球科技行業的既有格局。黃仁勛的贊賞,既體現了對華為技術實力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對行業競爭態勢的敏銳洞察。面對外部壓力,華為持續深耕基礎研究,構建起全棧式 AI 生態 。從智能手機的 AI 影像算法到全屋智能的分布式場景,華為不僅為全球產業鏈注入新動能,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在壓力下逆勢生長的韌性與創造力
華為借助產品、生態構建壁壘,以優秀的產品和強大的技術實力建立起良好口碑,通過技術整合與生態協同模式突破單點技術局限,已經形成了獨屬于華為的競爭優勢。全球客戶更青睞于選擇華為人工智能方案,既是被華為的技術實力所折服,也是一種基于業務連貫性的自然選擇。
當然,這一切也離不開華為的長期投入研發。以2023年為例,華為全年投入研發費用高達164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3.4%,更是比2022年增長13.81%。而最近十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11萬億人民幣,目前華為研發人員有11.4萬人,占總員工數量55%,專利數量超過14萬件,明顯高于全球科技行業平均水平。華為還承諾,面向未來將持續投入,開放創新,推動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堅持“以質取勝”的管理方針,把質量打造成核心競爭力。面向950萬開發者、4.6萬生態伙伴,秉持“開放、利他”的理念,與生態伙伴實現互利共贏
所以無論是此前讓黃仁勛所贊嘆的三折疊手機,還是如今被他贊賞的成績,都只不過是華為眾多成就中的一小部分,華為巨量的研發投入正在不斷開花結果,成為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正在成為改變世界、推動全球智能科技革新的力量。這種贊嘆源于華為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顯著進步,更源于其在全球科技舞臺上的崛起。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