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4月6日消息,清明節,民間祭掃活動“火熱”,殯葬行業龍頭企業福壽園(01448.HK)的業績卻有些“寒意”。
近日,福壽園披露了2024年業績,年收入20.78億元,同比減少20.9%;歸母凈利潤3.73億元,同比減少52.8%。這是自2010年以來,福壽園凈利潤首次出現如此大幅度下滑。
2024年,福壽園經營性墓穴賣出1.25萬個,比2023年減少超3800個,但平均銷售單價有所增長,約為12.12萬元,已連漲7年。
高價墓穴銷量下滑
根據年報,福壽園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業務:墓園服務、殯儀服務及其他服務。
其中,墓園服務是福壽園最大的收入來源,占比超過八成。2024年,福壽園墓園服務收入17.09億元,同比減少21%,經營利潤率也從2023年的60.2%下降至41.3%。
福壽園表示,這主要是上年度,被累積和遞延的殯葬消費需求得以快速釋放,經營性墓穴銷售服務業績回補顯著,導致上年度同比基數較高。此外,2024年客戶的消費行為趨向謹慎,導致墓穴銷售服務量較上年度下降。
2024年,福壽園經營性墓穴賣出12569個,比2023年減少3816個,收入減少4.35億元;公益性墓穴及村遷墓穴數量增加約1500個,收入增加約450萬元。
福壽園一直以高端墓穴市場為核心盈利點,墓穴價格連年走高。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福壽園的經營性墓穴平均銷售單價從10.25萬元漲至11.95萬元。2024年,這一數字約為12.12萬元,同比上漲1.4%。
此外,年報顯示,2024年福壽園對兩家墓園項目的相關資產計提減值1.04億元,涉及山東墓園項目、遼寧托管墓園項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利潤。
押注互聯網+殯葬
面對傳統業務困境,福壽園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宣布將自身定位由傳統的殯葬服務商升級為“生命科技企業”,深化“互聯網+殯葬服務”模式。
年報顯示,過去一年中,福壽園首次嘗試將AI技術應用于數字人的打造。2024年清明節,福壽園將AI技術應用于數字人的打造,以“數智人虛擬發布”形式舉辦發布會。官方稱,僅需1張照片和1分鐘語音,就可用AI大模型合成對應的人物視頻,做到“數字重生”。
有媒體報道,福壽園數字人圖文版售價為199元/次,而電商平臺上類似的“讓照片開口說話”的服務普遍僅有10元左右,如此價格差異無疑會影響消費者購買選擇。
此外,業內有聲音認為,AI技術在殯葬領域的應用面臨著倫理、需求非標準化和情感障礙等多重挑戰。將AI數字人應用于“復活”逝去親人存在倫理問題,包括肖像權和版權等。在倫理道德和情感上,中國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可能會阻礙AI數字人的廣泛接受。
有產業分析師指出,AI復活親人更多是一種精神慰藉,但由于其高度個性化和定制化的特性,難以實現標準化生產,市場規模難以做大。此外,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為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截至發稿,福壽園股價報3.82港元/股,市值為88.6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3億元)。與2021年的股價階段性高點相比較,其市值4年蒸發了一半。
來源:紅星資本局、部分內容綜合自新黃河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