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8歲的謝先生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通過正規招聘進入哈爾濱一家國企工作,辛辛苦苦干了兩年多,不僅沒拿到一分錢工資,連勞動合同都沒簽。更讓他寒心的是,單位對此的回應竟是:他是“義務幫工”。
事情要從2022年7月說起。當時,謝先生看到哈爾濱城市建設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城投”)的公開招聘信息,覺得比原單位更有發展前景,便報名應聘。面試通過后,他被分配到集團綜合辦公室擔任文秘崗位。“人事部門告訴我,先試崗,11月通過后就能簽合同?!?/strong>謝先生回憶道。
然而,到了11月,單位以“國企改革、人事凍結”為由,表示合同“暫緩簽訂”,工資也“暫時不能發”。這一“暫緩”,就是兩年多。2023年7月,哈爾濱市國有企業整合重組,城投成為新成立的哈爾濱城市發展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城發投”)的二級單位,謝先生也被調整至城發投辦公室繼續工作。“我以為重組后問題能解決,結果還是拖?!?/strong>
2024年,城發投開啟內部競聘,謝先生卻因“沒合同”被排除在外。他多次找領導溝通,得到的承諾是:“人事解封后安排你到城投。”可到了9月,城投突然要求他補簽一份“勞務合同”,這意味著他將從“正式員工”變成“臨時工”。“我應聘的是正式崗位,憑什么簽勞務合同?”謝先生當場拒絕。
更離譜的是,在隨后的勞動仲裁中,城投竟辯稱:謝先生是為了爭取入職機會,在城發投“義務幫工”,與城投不存在勞動關系。仲裁委以“證據不足”駁回謝先生的請求。“我在系統里有員工號,經手過幾十份文件,現在卻說我是‘白干活’?”謝先生提供的辦公照片、工作記錄、內部系統截圖,全被單位以“與城投無關”為由否認。
律師趙良善指出,根據《勞動法》,只要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單位就必須支付工資。“謝先生有權要求補發工資并賠償,但關鍵是要證明他接受單位管理、從事安排的工作。”現實中,許多勞動者因輕信口頭承諾、未保留證據而維權失敗。
這起事件曝光后,網友炸鍋了。“國企還能這么玩?白嫖兩年勞動力!”“‘義務幫工’這說法太侮辱人了!”更多人質疑:“如果是臨時工,為什么安排核心崗位?如果是正式工,為什么拖兩年不簽合同?”
截至發稿,涉事國企仍未正面回應。謝先生已準備向法院起訴。“我不信法律會縱容這種欺負人的行為?!?/strong>他說。
這起事件絕非個例。近年來,類似“假入職真白干”的糾紛頻發,尤其集中在建筑、勞務外包等行業。一些企業利用勞動者急于求職的心理,以“試用期”“考察期”為名拖延簽合同,甚至編造“人事凍結”等借口。等到勞動者忍無可忍維權時,又搬出“臨時工”“外包人員”等說辭推卸責任。
如何避免掉入“用工陷阱”?
1. 入職必須簽合同。哪怕單位以“走流程”為由拖延,也要堅持在1個月內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 保留一切證據。招聘通知、考勤記錄、工作郵件、工資條、甚至工位照片,都能在糾紛中成為關鍵證據。
3. 警惕“勞務合同”陷阱。勞務合同適用于臨時性工作,若崗位屬長期用工,必須簽訂勞動合同。
4. 別信口頭承諾。領導說的“很快解決”“以后補發”,務必落實到書面協議。
謝先生的遭遇,撕開了某些企業“合法耍無賴”的遮羞布。當一家國企能理直氣壯地聲稱勞動者“自愿白干兩年”,勞動權益保障還從何談起?目前,哈爾濱市國資委已介入調查。我們期待,法律能給勞動者一個公平的交代,更希望所有打工人都能挺直腰板說:“我的勞動,不容白嫖!”
(文中當事人為化名)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