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標準模型可能受到挑戰。4月9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暗能量動力學屬性檢驗重大成果:宇宙中的暗能量可能正隨時間推移發生變化,而非傳統觀點認為的是一個恒量。
在茫茫宇宙中,僅有約5%的物質屬于普通物質、約27%為暗物質,其余大約68%均屬于暗能量。人們通常認為,暗能量充斥在宇宙空間中,并且會驅動宇宙加速膨脹。不過,暗能量的真實面貌至今仍未被揭示,這是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
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暗能量觀測計劃之一。該項目聯合全球70余家科研機構、900多名研究人員,組成國際合作團隊,依托一臺4米口徑的光學望遠鏡開展研究。在這臺望遠鏡的主焦點上,科研人員加裝了5000個光纖定位“機器人”,將獲取的信號傳輸至10臺光譜儀,形成巡天光譜。通過對數千萬個天體的紅移進行高精度測量,該項目構建起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呈現了最精細的宇宙大尺度三維結構,向宇宙深處獲取更多信息。
依托這些數據,DESI項目深入揭示了暗能量的物理屬性。“目前,我們還無法解釋暗能量的本質,只能通過觀測手段了解暗能量的性質。”國家天文臺副臺長、研究員趙公博表示,科研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方法,深入分析了DESI獲取的數據,并結合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暗能量的狀態方程隨著宇宙演化而發生變化,信噪比超過4個標準差水平,“這意味著,暗能量可能并非恒定不變的真空能量,而是具有更復雜的演化行為。”
展望團隊下一步的工作,趙公博說,接下來,課題組將繼續利用DESI后續觀測數據進行更精細的分析,并與國際同行攜手,力求通過高精度的測量和更完備的理論模型,對暗能量的動力學屬性進行更全面、更嚴格的檢驗。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劉蘇雅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