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2025年全市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活動由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現場總結交流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的做法經驗,并對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
紅星新聞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成都市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4家,排名全國城市第7、副省級城市第4,成效顯著。同時會議表示,2025年成都還將在加快推動產業集聚、健全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等方面不斷發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
看成績:
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全國第二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而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則是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有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成都深入貫徹落實制造強國和制造強省戰略,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高質量發展為契機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成效顯著,呈現以下亮點。
一是數量增長快。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4家,排名全國城市第7、副省級城市第4;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100余家,占全省的60%以上。
二是后備力量足。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的基礎力量,也是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的重要“后備軍”,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6700余家,逐級后備、逐級遞進的梯度培育體系基本形成。
三是發展勢頭好。全市“小巨人”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12.8%,遠超社會平均水平,“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繳稅額均呈穩步增長態勢。
這些成績的取得,源自成都多方面的布局。在發展戰略上,成都堅定把工業立市、制造強市作為實體經濟發展“一號工程”,培育形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2個萬億級產業和高端軟件等10個千億級產業,累計培育成渝地區生物醫藥、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等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與上海、深圳等城市并列全國第2,國家級、省級產業集群分別達到12個、20個。2024年,成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8%。
在加快推進企業智改數轉方面,接續實施新一輪制造業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超1200家企業完成智改數轉,成飛工業等5家企業項目入選首批工信部卓越級智能工廠,微網優聯等4家企業入選國家級5G工廠。
談計劃:
年內實現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
據介紹,接下來成都將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政策引導,推動要素資源向優質中小企業聚集,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具體如何落實?會議對成都市2025年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在加快推動產業集聚方面,會議提出將支持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率先邁入世界級產業集群行列,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高端能源裝備和生物醫藥3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向世界級躍升,支持青白江區新型金屬材料產業等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申報國家級集群。
在健全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方面,會議提出力爭通過三年攻堅,讓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同時強化分級培育,聚焦集成電路等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則,分層建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庫。
在支持企業數字綠色創新發展方面,會議提出要深入實施企業研發投入提升行動,年內實現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內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65%,未來三年實現全覆蓋。同時要深入實施成都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全年完成2000家企業智改數轉,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覆蓋率達到60%,累計培育340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爭創3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此外成都還將加快低碳發展,支持企業開展用能管理、參與綠電交易,加快生產過程清潔化轉型,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0家以上。
紅星新聞記者 王俊峰 攝影報道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