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所謂“對等關稅”生效,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露露樂蒙lululemon、華利集團等歐美國際品牌和代工廠股價應聲而跌。“對等關稅”下,服裝紡織品牌如何應對?銷售會受到影響嗎?
繞不開的亞洲供應鏈
根據特朗普4月2日公布的關稅清單,美國將對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多個國家加征超過30%的“對等關稅”,作為全球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這些國家面臨巨大的沖擊。
美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時尚和奢侈品消費市場,還是全球快時尚和運動品牌的命脈,但其供應鏈早已分布在亞洲多個國家。
耐克披露數據顯示,在2024財年(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Nike品牌鞋類產品產量的95%和服裝產品產量的59%都是由越南、印尼等國家的工廠生產。其中,越南工廠產量占比約50%。
德國鞋服巨頭Adidas去年92%的產品都在亞洲生產,越南是其最大采購國。在2024財年(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Adidas產自越南的產品產量占比超過27%,其次是印尼。
lululemon也極其依賴亞洲供應鏈。lululemon 在2023財年(2023年1月30日至2024年1月28日)報告中透露,當年,lululemon約42%的產品都是在越南生產,還有16%的產品產自柬埔寨,另外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也是lululemon的重要產地。
具體影響有多大?公司又會采取什么措施?對此,阿迪達斯和lululemon中華區相關人員均表示暫無官方回應。
制造商、品牌商、消費者,誰來買單?
中山華利實業集團是耐克、阿迪達斯、匡威等的重要合作伙伴。此前,公司通過將工廠布局在越南,規避了中美直接關稅,其產品從越南出口。但美國近期關稅政策的擴大化趨勢,使得其也難以幸免。
公司近日對外表示:目前客戶沒有取消、減少訂單情況,沒有收到客戶調整出貨計劃的通知,沒有客戶提出需要制造商降價來分攤可能的關稅影響。目前訂單正常,各工廠均正常生產,保證按期交付。
華利集團進一步補充稱,公司銷售價格為離岸報價,運動鞋制造商與客戶的價格定價機制是成本加成的定價模式,關稅通常不會由制造商承擔。
這次關稅如果大幅提升,品牌客戶若全部或大部分轉嫁給消費者,很可能會影響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國信證券發布研報稱,服裝鞋履為非標低值的商品,生產端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同時也由于商品非標,流通環節占據大部分成本費用,普遍有5倍加價倍數。面對加征關稅,供應鏈承擔能力極其有限,回流美國可能性較低,預計主要由消費者承擔絕大部分成本。
跨國品牌出路在哪?
外界預測,美國本土市場很快就會被這股關稅沖擊波擊中。據美國鞋類經銷商與零售商協會(FDRA)數據,2023年美國近三分之一的鞋類進口來自越南。據統計,目前美國只有2.5%的服裝和1%的鞋類為本土制造,越南等亞洲國家則是美國服裝鞋帽的主要進口來源地。
面對成本上漲,這些企業將難以避免將額外的成本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承受加價苦果的最終將是美國消費者。
對于品牌而言,在美國市場漲價并非明智之舉。多個品牌的財報顯示,在北美市場的業績增長不及預期。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的增長顯得尤為亮眼。
阿迪達斯2024年財報顯示,中國市場繼續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lululemon亦是如此,2024財年第四季度,中國大陸業務凈營收同比增長46%,整個財年中國大陸市場凈營收同比增長達41%,高于其他市場。
lululemon不斷在中國開店。據財報披露,2022年lululemon新開的81家門店中有31家在中國;2023年又新開了30家,門店數達到了126個。截至2024財年底,lululemon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達到151家,占公司全球門店比例近20%。
在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的背景下,跨國品牌們應該如何避免受到波及?阿迪達斯“在中國、為中國”的策略或許可以給到行業一定啟示。
阿迪達斯現任CEO比約爾·古爾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目前中國產品在中國制造的比例為80%,本土制造策略或許能讓它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免于失去競爭力。
南方+記者:黃曉韻
【作者】 黃曉韻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