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至6日,第28屆哈佛大學中國論壇成功舉辦。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安世半導體)董事長兼CEO張學政受邀出席,并在“智能時代的變革與未來”分論壇上發表精彩觀點,與行業領袖共同探討全球化、技術迭代與社會責任等議題,分享百年半導體公司在全球化發展中的實踐經驗與前瞻思考。
安世半導體
百年歷史與全球化布局
作為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之一,公司半導體業務(安世半導體)的歷史可追溯至1920年,最初以真空管起家,歷經幾次工業革命的迭代,形成了百年的技術積淀。在2019年,張學政主導完成了對安世半導體的并購,帶領安世開啟全新發展階段。這一收購案不僅是國內半導體行業規模最大的跨國并購案,也是全球化協作的經典案例。
張學政表示:“安世不僅擁有百年的歷史,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公司。”目前,安世半導體在全球擁有2.5萬家客戶,1.5萬名員工遍布全球,總部位于荷蘭,制造橫跨歐洲和亞洲,生產規模全球領先,年生產總量超過1000億顆。
并購后如何進行整合?
尊重差異,堅持制度先行
在談到如何整合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歐洲半導體公司時,張學政分享了他的管理哲學。整合初期,恰逢全球旅行限制趨嚴,公司通過線上協作保證穩定運營。2022年情況緩和后,迅速啟動全球實地辦公,強化歐洲、美洲、亞洲多地的高效聯動。
地區文化差異天然存在,面對“并購后,是否用東方文化取代歐洲文化”的疑問,他表示:“管理企業不能依靠單一文化,而是要用科學的管理模型、股份制公司制度、上市公司規則來管理公司。”這種管理方式確保了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高效運作。
得益于成功的整合,安世在外部環境的多重挑戰下依然穩步發展。從2021年開啟整合工作起到2024年第三季度,四年間安世實現了105億元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的利潤,并在半導體周期下行中快速走出谷底,彰顯了發展韌性。
技術迭代驅動產業變革
功率半導體賦能未來
安世半導體的產品覆蓋功率器件、模擬器件、保護器件等領域,這些微小卻關鍵的器件,廣泛應用于全球各類電子設計。
論壇上,張學政闡述了技術迭代對半導體行業的影響。在汽車領域,內燃機汽車每輛大約使用10顆安世的產品,功能車則增長到100多顆,新能源汽車上則達到1000多顆,未來AI汽車有可能是上萬顆。他表示:“每一次技術迭代,都帶來了指數級的需求增長,也引領著財富的增長和人類文明的發展。”
當下,AI的崛起為功率半導體開辟新場景。數據中心等AI基礎設施對高效能器件的需求激增,安世的產品可應用于數據中心、UPS、功率轉換模塊等領域,在AI時代解鎖更多的可能。
在終端產品領域,安世可以提供一系列高效的功率器件。張學政介紹了安世的能量采集PMIC,其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4mm*4mm的緊湊封裝,能夠幫助可穿戴設備、智能網聯設備延長電池壽命,在減少污染的同時降低成本。
與第23屆、第28屆哈佛中國論壇聯席主席合影
在挑戰中把握機遇
成為全球化新階段的關鍵力量
在地緣政治復雜變化的當下,張學政指出“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任何反全球化的趨勢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全球化的進程是不可逆的,即使短期各地區之間存在差異,但人類文明的大趨勢始終是走向合作與進步的。
安世高度重視在產業格局變化中的適應能力,始終以合作共贏的精神,參與各地區的戰略規劃,在挑戰中把握機遇,與全球產業鏈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同時,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半導體企業,公司深知肩負著重要的環境責任,積極將ESG融入發展戰略。張學政表示,安世半導體承諾不晚于2035年實現碳中和,為全球氣候和環境保護貢獻更多的力量。
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全球化戰略,和各地通力合作,為全世界提供體驗更好、效率更高的產品,推動全球產業朝著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