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1日訊 4月10日至4月12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暨第七屆生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舉行,搭建起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國際化的交流與合作平臺。作為參展主賓城市,青島以“美麗青島 綠動未來——共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為主題,專設青島展覽區組織青島知名企業展覽展示,并與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共同舉辦“生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暨青島主場日活動”,系統展示青島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果。
在青島主場日活動中,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就上合組織國家生態環保合作面臨的形勢進行了主旨演講,青島市介紹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及創新基地啟動區有關情況,9個項目進行集中簽約,這些簽約項目將為創新基地建設注入強大動力,推動生態環保產業邁向新的高度。
作為落實上合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共建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共促可持續發展倡議”的重要舉措,2024年10月,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青島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簽署《共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山東)戰略框架協議》,標志著基地成功落地青島,聚力打造面向上合組織,乃至“一帶一路”國家的生態環保技術創新與產業合作的旗艦平臺。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山東)(以下簡稱創新基地)依托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以下簡稱上合示范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優勢,整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的國際合作資源,以上合示范區為核心區,以上合示范區綠色低碳科創園為核心區的啟動區,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通過打造信息交流與共享窗口,搭建人才培養能力建設平臺、建設環保技術示范推廣平臺、構筑綠色投融資和產業合作平臺,致力于攜手推進綠色發展。
三方共建協議簽訂以來,青島市高位統籌推進創新基地建設,將其作為促進環保產業集聚發展、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一項重要抓手,持續放大上合組織綠色發展論壇效應。青島市立足“地方經貿+生態環保”合作需求和應用場景,特別是聚焦創新基地“一窗口三平臺”的功能屬性,匹配上合組織經貿學院、上合經貿綜合服務平臺、魯港科技合作創新中心、上合國際資本港等平臺載體,為生態環保產業出海培訓、經貿交流、技術交流、資金服務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積極探討技術標準、貿易拓展、金融賦能、人才支撐等的方法路徑,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對外合作便利化水平。
作為創新基地的啟動區,上合示范區綠色低碳科創園正在緊鑼密鼓的加緊建設中。園區計劃總投資43.23億元,總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以“國際生態技術策源地、綠色產業轉化高地、全球環保合作樞紐”為核心三大定位,布局創新研發、成果轉化、國別合作、國際交流、國際人才社區等5大功能。園區毗鄰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充分聯動上合國際樞紐港、上合自貿空港、空港綜保區,已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圍繞碳管理服務、跨境技術貿易等領域開展合作,立體交通網絡實現1小時覆蓋青島全域、2小時通達山東半島城市群、3小時連接全國主要航空樞紐的極致效率,為全球要素流動提供強力支撐。園區還將為入園頂尖人才提供補貼,對國家級實驗室和技術轉化項目配套提供資金保障,千億級氣候投融資平臺與空港綜保區"保稅+免稅+退稅"政策形成組合優勢,大幅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在本次中國環保展覽會上,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向創新基地啟動區授予人才培訓基地和綠色低碳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綠色低碳作為當前國際社會發展的共識,已成為上合組織國家合作的重要方向。作為上合組織框架下的重要平臺,創新基地建設對青島來說意義重大,通過打造上合組織國家生態環保信息交流與共享窗口,搭建多雙邊政策對話與國際交流載體,以青島綠色發展經驗為例向上合組織國家展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成果、輸出解決方案,將進一步豐富青島市對外開放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作為國家級的重要平臺,創新基地將在更廣范圍鏈接、整合資源,聚焦“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國內企業走進上合組織國家的母港和上合組織國家企業進入中國的橋頭堡,賦能青島綠色高質量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