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北方的風有多野?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么多年,很少遇到這么大的狂風。
北京的樹被吹得 "集體蹦迪",河南的外賣小哥頂著風騎車像在 "逆流而上",內(nèi)蒙古的沙子直接灌進牙縫里…… 朋友圈里全是 "風中凌亂" 的照片!
一時間,大家都在問:這妖風到底哪來的?
其實,這次的大風,是倆 "狠角色" 聯(lián)手搞的事情 !
它們,就是:低渦和冷鋒。
這倆貨到底啥來頭?為啥一合體就威力無窮?
下面,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為你揭秘!
先說說第一個幕后黑手 ——低渦,學名 "高空低值渦旋",說白了就是高空的一個 "低壓漩渦"。
想象你往水盆里拔掉塞子,水會旋轉(zhuǎn)著往下流,低渦就像天空中的 "水盆洞",中心氣壓低,周圍的空氣會瘋狂向中心 "沖刺",形成旋轉(zhuǎn)的氣流。
不過低渦的體型可比水盆大得多,直徑能有幾百公里,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的面積。
低渦最喜歡在春季搞事情,因為這時候大氣環(huán)流正處于 "換季期",就像球隊換教練,隊員們位置亂了,容易出狀況(沒說足球哈,不要過多聯(lián)想哈)。
這次的低渦生成于蒙古國附近,隨著高空西風帶向東移動,慢慢 "飄" 到了華北上空。
它的厲害之處在于能把地面的空氣也 "拽" 上來,形成強烈的上升氣流,這就好比在天空中開了個 "抽風機",把地面的風越抽越猛。
北京門頭溝的高山玫瑰園測出 14 級大風,就是低渦在高空 "煽風點火" 的結(jié)果。
再看第二個狠角色 ——冷鋒,它是冷空氣南下時的 "先頭部隊",就像一群穿著盔甲的士兵,推著暖濕空氣快速前進。
冷鋒過境時,冷暖空氣激烈交鋒,暖空氣被冷空氣 "擠" 得急劇上升,形成強烈的對流,這時候不僅會刮大風,還可能伴隨雷雨、冰雹甚至沙塵暴。
這次的冷鋒有多強?
看看數(shù)據(jù)就知道:內(nèi)蒙古的冷空氣團溫度比南方低 20℃以上,巨大的溫差導致氣壓差極大(氣象學上叫 "氣壓梯度")。
就像你同時打開兩個氣球,氣足的那個會把氣噴得更遠,氣壓差越大,風速就越快。
河南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 15 級雷暴大風,就是冷鋒和暖濕空氣 "打架" 打急眼了,直接甩出 "暴擊"。
單獨一個低渦或冷鋒,威力已經(jīng)不小,可這次它們居然 "組隊" 了!
低渦在高空制造低壓,吸引地面空氣向上運動,冷鋒在地面推著冷空氣快速南下,兩者形成了 "上下夾擊" 的局面:高空的低渦像個 "大吸盤",把地面的風往上拽;地面的冷鋒像個 "推土機",把風往前推。
兩股力量疊加,就像給風裝了 "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直接把風速推向極致。
這種組合還有個專業(yè)名詞叫 "低渦冷鋒型大風",是春季最容易出現(xiàn)極端大風的天氣系統(tǒng)。
比如北京 12 日的陣風達到 45.8 米 / 秒(14 級),相當于高鐵全速行駛時的風速,能把碗口粗的樹連根拔起;
河南的陣風更是夸張,局部達到 15 級,連鐵皮屋頂都能被掀翻。
氣象學家說,這種級別的大風,幾十年一遇,全靠低渦和冷鋒 "默契配合"。
怎么樣?我這樣科普,是不是一下子就全明白了!
我是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歡迎關注我。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