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奔流不息的西遼河,在斷流27年后,今天全線恢復過流。
西遼河,這條蜿蜒在我國東北地區西部的河流,坐落于大興安嶺與燕山山脈之間,干流長達403公里,與東遼河在遼寧省昌圖縣交匯形成遼河,最終匯入渤海。西遼河沖積形成平坦廣闊的西遼河平原,孕育了流域內璀璨奪目的人類文明。
這是在通遼市科爾沁區余糧堡鎮拍攝的西遼河(無人機照片,2024年9月2日攝)。新華社發 王金 攝 1998年以來,隨著西遼河流域內降雨減少,農業生產擴張等原因,西遼河干流常年斷流,成為我國七大江河中唯一處于斷流狀態的大江大河干流,西遼河流域生態一度岌岌可危。
74歲的王金從小居住在西遼河畔,他童年記憶中的西遼河是“夜里嘩嘩的河水聲”,是“出遠門一定要坐船”的寬闊河面。
西遼河斷流,王金開始以為只是暫時現象,但沒想到會一斷27年,“母親河突然沒水了,對我們這些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心里十分失落。”
作為當地有名的攝影師,王金覺得不能讓西遼河只存在于記憶中。2021年,他背起相機,跨越河北、吉林、遼寧、內蒙古四個省區,深入到27個市縣(旗)區,拍攝西遼河流域的水文地理、考古文化遺址和歷史文化古跡,用照片講述西遼河的前世今生。
這是在通遼市開魯縣拍攝的蘇家堡水利樞紐(2021年8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王金 攝 2020年以來,水利部對西遼河流域展開水資源統一調度。松遼水利委員會會同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水利部門,高質高效實施西遼河生態補水工作,西遼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長:2020年,水頭行進至蘇家堡樞紐下游32公里處;2021年,水頭行進至蘇家堡樞紐下游86公里處;2022年,水頭最終推進至總辦窩堡樞紐下游18公里處;2023年干流過水長度達135.15公里;2024年,在斷流26年后,干流水頭首次到達通遼城區。
2025年3月4日,本年度春季水資源調度工作正式啟動,以水庫蓄水為調度主力,充分利用融冰水和河道槽蓄水,優化補充外調水和再生水,補水水頭歷經38天與下游既有水體匯合,順利實現西遼河干流全線過流目標。
4月10日10時,西遼河干流水頭到達教來河口,順利與下游有水河道銜接,斷流27年之久的西遼河干流實現全線過流!
4月10日,在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門達鎮太平莊村北,西遼河干流水頭沿河道順流而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2023年4月,西遼河水頭到了總辦窩堡水利樞紐,又向下游行進了70多公里,我就跟著水頭一路拍。”王金翻著電腦屏幕上的照片,聲音有些顫抖,“拍攝著西遼河的汩汩流水,我心里好像有條河也在流淌,仿佛聽到了當年的嘩嘩水聲!”
今年3月,西遼河水27年來首次穿過通遼市區,繼續蜿蜒而下。作為專業攝影人,王金已經跟拍了好幾天。“奔涌的西遼河水啊,通遼人盼得太久了!”
2024年3月24日,天鵝在位于通遼市開魯縣境內的總辦窩堡水利樞紐休憩覓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王金 攝 通遼市遼河公園成了熱門打卡地。聽說西遼河來水了,市民們有點時間就跑去河邊看一看。有年過花甲的老人搭車到河邊看水,有自媒體博主緊跟熱點到河邊直播,有年輕人帶著橡皮艇玩起了漂流,還有的人只是靜靜地來到河邊,看著一泓清水給這座城市帶來生機。
4月9日,西遼河水穿過通遼城區,繼續順流而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當年我從西遼河走過,河中飄滿美麗的云朵,河水滋潤兩岸的鮮花,風中傳來動人的牧歌……”歌曲《西遼河的祈愿》描繪的既是曾經風姿綽約的西遼河,也可以是未來造福兩岸百姓的西遼河。(記者劉偉、連振、王春燕)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