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震蕩加劇,投資者如何應對?
2025年4月6日深夜,資本市場迎來三大重磅消息,全球股市應聲震蕩。從美聯儲政策轉向到國際貿易摩擦升級,再到國內監管動態調整,這些事件交織成一場復雜的經濟博弈,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神經。
一:美聯儲鷹派表態再掀波瀾,降息預期推遲至9月
深夜,美聯儲官員的最新發言引發市場巨震。一位美聯儲決策層人士在公開場合表示,若通脹數據未能進一步回落,且美國經濟持續強勁,今年可能不會啟動降息計劃。這一表態直接推翻了此前市場對6月降息的預期,甚至將首次降息時間推遲至9月。
受此影響,隔夜美股三大指數全線跳水,納斯達克指數跌幅達2.6%,道瓊斯指數失守關鍵支撐位。亞太市場緊隨其后,日經225指數開盤即暴跌2.5%,韓國綜合指數收跌1%,恒生指數盤中振幅超過2%。分析人士指出,美聯儲的“鷹派”立場不僅加劇了全球流動性收緊的擔憂,更可能引發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3月非農就業數據新增30.3萬人,遠超預期的20萬,失業率維持在3.8%的低位。強勁的就業市場為美聯儲推遲降息提供了數據支撐,但也讓投資者對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升溫。
二:特朗普啟動“對等關稅”,全球貿易戰風險陡增
4月2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多國商品加征“對等關稅”,這一政策在4月6日正式生效。根據新規,美國將針對中國、歐盟、東南亞等地的進口商品,按各國對美關稅水平實施同等稅率報復。例如,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可能從25%提升至40%,歐洲農產品關稅也將大幅上調。
這一舉措迅速引發連鎖反應。歐盟委員會聲明稱將采取“對等反制”,中國商務部則強調“堅決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市場擔憂,全球供應鏈可能因關稅壁壘再次陷入混亂。受沖擊最直接的是依賴出口的制造業板塊,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部件供應已出現延遲,德國汽車巨頭股價普遍下跌3%-5%。
業內人士分析,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意在爭奪選民支持,更是試圖重塑全球貿易規則。若沖突升級,全球通脹壓力可能再度抬頭,進一步壓縮各國央行的政策空間。
三:中國證監會強化IPO監管,單日終止5家企業上市
國內監管層深夜釋放重磅信號。4月6日晚間,中國證監會宣布終止5家企業的IPO審核,涉及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多個熱門行業。這是繼年初“優化上市標準”政策后,監管層再次出手整頓市場秩序。據悉,被終止的企業或因財務數據不達標,或因信息披露存在瑕疵。
這一動作被市場解讀為“呵護流動性”的重要舉措。當前A股市場在3000點附近反復震蕩,新股密集發行一度引發資金分流擔憂。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A股IPO融資規模同比減少28%,而此次監管加碼有望進一步緩解市場壓力。受此消息提振,次新股板塊次日早盤逆勢上漲,部分超跌個股漲幅超5%。
此外,證監會同步推進“長牙帶刺”的稽查執法,重點打擊財務造假和操縱市場行為。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因虛增利潤被立案調查,釋放出“零容忍”監管信號。
三大消息疊加下,全球資本市場進入高波動模式。對于A股而言,外圍市場的下跌可能拖累節后開盤表現,但國內政策托底力度加強形成對沖。技術面上,滬指在3050點附近存在較強支撐,若回補缺口后企穩,仍有望沖擊3100點關口。
板塊方面,避險資產如黃金、國債逆回購熱度攀升;受關稅沖擊的出口型企業需警惕短期風險,而內需驅動的消費、基建板塊或成為資金避風港。長期來看,新能源、半導體等戰略產業的國產替代邏輯依然堅實,調整或提供布局機會。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