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推遲征收關稅,‘對等關稅’將于4月9日生效。”近日,美國宣布實施所謂“對等關稅”計劃,悍然挑起全球范圍貿易戰,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應。中國第一時間采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與國際社會共同反對美國的霸凌霸道行徑,并堅決表態“如果美方置兩國和國際社會的利益于不顧,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現代國際貿易本質上是基于比較優勢的互利合作、共贏分工,而非零和博弈。美國口中的“對等關稅”政策邏輯混亂荒誕,違背基本經濟規律,嚴重侵犯各國正當權益,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嚴重沖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特朗普政府試圖犧牲世界以維系“美國優先”的幻夢,但歷史早已證明,保護主義沒有出路。連日來,美國資本市場暴跌,各地居民搶奪式囤貨,亂舞大棒的反噬正在到來,一意孤行、飲鴆止渴,最終結果必然是里子面子一個都保不住。
美國的獅子大開口,純屬披著經濟手段外衣的政治訛詐,但今日之世界早已不是一家之天下,施壓和威脅更不是同中國打交道的正確方式。誠然,此次美國政府對我加征34%的關稅,加上此前加征的關稅,將嚴重抑制雙邊貿易,短期內不可避免地對我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加大經濟下行壓力,但“天塌不下來”。要看到,七十余年來,于中國而言,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兼程是狀態,無論外部勢力怎么打、怎么壓,我們始終保持著發展和進步,展現了“越壓越強”的韌性。面對美國濫施關稅的亂拳,我們心中有數、手上有招,應當充滿信心。
發展大盤是我們反制的底氣所在。中國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經濟發展具備強勁的內生動力、韌性、潛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基本上每1至2年就突破一個10萬億元關口,與美國發生貿易摩擦以來也是如此。可以說,美國反復推行對華“脫鉤斷鏈”,不僅沒有起到預期效果,反而倒逼中國產業進一步升級。如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突破不斷,新質生產力發展規劃、營商環境優化舉措等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中國經濟向上生長、向好突破的力量在加速積蓄。
對外開放是我們破圍的信心所在。中國始終堅持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以真摯態度和務實合作交朋友,已經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去年,中國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3.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當前,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具備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堅實基礎和強大韌性。同時,新興市場正成為我國拉動外貿新的增長點。2018年以來,我對東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國際市場的多元化,有效減輕了外貿企業對傳統市場的依賴,對美出口下降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
豐富工具是我們應變的智慧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執意用其狹隘的零和博弈視角界定中美關系,遏制打壓不斷加碼。對此,我們早有充分預期并進行了系統性準備。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就如何應對美新一輪對華遏制打壓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外部影響程度動態調整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今年全國兩會也圍繞經濟穩增長、擴內需、科技創新、高水平開放、民生保障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毫無疑問,這片大海經受得起狂風驟雨的洗禮,抵御得住貿易寒流的侵襲。
有風光無限,也有風高浪急,上坡路總是不好走的。對中國這樣一個體量巨大、蓬勃發展的國家來說,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歸根結底屬于外因,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中國人向來不惹事,也不怕事,無懼其變,見招拆招。一方面,將應對美方沖擊視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另一方面,繼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中國始終成為全球經濟的穩定錨和避風港。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堅守信念,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在變局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應對風險挑戰,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今天,中國人更加自信自立自強,腰桿子更不會彎。上下同欲,風雨同舟,我們一定能夠化危為機,打開發展新空間。我們也相信,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絕大多數追求公平與正義的國家,都會選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圖源:央視新聞、視覺中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