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觀新聞
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團隊在植物胚珠內發現一種新組織,其在種子形成過程中的營養供給方面扮演關鍵角色。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開發使種子變得更大的育種法。
研究團隊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志發表論文介紹,胚珠是種子的前體,在受精后發育成種子。他們在水稻和擬南芥的胚珠內發現一種新組織,可調節營養物質向胚珠的輸送,影響種子形成。
研究發現,植物受精前,這一組織會通過胼胝質沉積,阻塞營養物質向胚珠的輸送。一旦受精成功,胼胝質就會在一種名為AtBG_ppap的蛋白質作用下降解,使營養物質進入胚珠,促使種子增大。反之,如果受精失敗,胼胝質沉積則會增加,阻止營養物質進入胚珠,影響種子發育。
研究還發現,增加AtBG_ppap蛋白質的表達會促使胼胝質持續降解,讓營養物質暢通無阻地進入胚珠,產生更大的種子。
研究人員說,種子的形成對于植物發育和食品生產至關重要,了解這種新的植物營養調節機制可能有助于培育出更大的種子,為開發新的育種法作出貢獻。
原標題:《新研究發現植物種子大小的調節機制》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沈佳靈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新華社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