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中國正以創新模式推動可持續發展。在江蘇省徐州市,一處資源循環利用中心正高效運轉,廢舊線纜被精細分類、拆解,最終轉化為銅、鋁等金屬原材料,實現循環再利用。該中心每年可拆解廢舊線纜1萬噸,預計減少碳排放近3萬噸,彰顯物資回收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
社區層面的回收網絡也在持續完善。全國多地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居民通過線上預約即可享受上門回收服務,廢舊衣物、紙箱、電子產品等得以高效歸集。某南方城市試點"綠色賬戶"積分制,市民參與回收可兌換生活用品,居民參與率半年內提升40%,形成"資源回收-積分激勵-綠色消費"的良性循環。
政策引導與技術賦能正推動行業升級。國家層面出臺多項補貼政策,支持廢舊物資回收體系數字化改造。智能回收設備、區塊鏈溯源系統等新技術應用,使回收流程更透明高效。隨著循環經濟理念深入人心,中國物資回收產業正從"粗放式回收"向"精細化運營"轉型,為綠色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物資回收相關企業超23.5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7800余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山東省、廣東省、江蘇省物資回收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過2.4萬余家、2.2萬余家和1.9萬余家。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物資回收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3.91%。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