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10月份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決定正式落地,出口到歐洲市場的中國純電動車銷量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要知道,目前這一壁壘只針對純電動車,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勢頭依舊沒有被徹底阻擋。
就在最近,海外某市場研究機構發布了今年2月份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市場的銷量數據,其總量達到了38902輛,同比增長達到64%,而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市場份額也從2.5%提升到4.1%。從整體來說,這是相當給力的成績。
而受歐盟針對中國制造電動汽車征收高達40%關稅的影響,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的確受到顯著的沖擊,2月份同比下降3.4%,降至11116輛。對于歐洲的純電動車來說,某程度獲得了喘息的機會,2月份歐洲純電動汽車整體銷量同比實現26%的增長,達到164148輛。
正當歐盟以為關稅起效之際,中國汽車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領域,以及傳統燃油車領域卻連下兩城。其中,中國制造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月銷量為4744輛,實現高達321%的
同比增長,傳統燃油車的增長勢頭也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同比增長27%,達到11798輛。因此,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措施,似乎起效果,但又沒完全起效果。
值得一提,當前歐洲汽車市場的整體形勢實際上還不容樂觀,今年2月份整體銷量為9966271輛,同比下降了2.5%,雖然純電動車型、插電混動車型均取得增長,但并未能扭轉市場頹勢。近年歐洲的整體經濟受到復雜的國際形勢影響,不僅直接影響到汽車的消費能力,就連車企也受到巨大的沖擊。
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車企以新能源汽車市場為突破口,憑借突出的性價比優勢,以及先進的智能化科技,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證明歐洲消費者對于中國制造的汽車同樣也有很高的接受程度。但關稅限制一出,非但未能改變歐洲汽車市場疲軟的局面,也導致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發展受到限制。
但中國車企顯然不會浪費無謂時間,既然歐洲想要靠傳統汽車優勢與中國車企較量,中國車企也并非不能正面硬剛。從插電混動車型和傳統燃油車型的銷量增長勢頭可以看出,中國車企在傳統領域同樣可以開拓市場,雖然難度會大一些,但顯然并非沒有實力,只是時間的問題。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按照歐盟以往的立場,下一步很可能會對中國車企的插電混動車型和傳統燃油下手,根本目的就是想要阻止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擴張,假如現在歐洲車企還具有絕對的實力優勢,也不至于對中國車企如此忌憚,這恰恰反映出歐洲如今對自身汽車工業實力的不自信。
汽車網評:歐盟加征關稅的措施雖短暫壓制了中國純電動車出口,卻倒逼中國車企開辟新賽道。在插電混動和燃油車領域,中國制造的爆發式增長揭示了歐洲貿易壁壘的局限性,既難阻技術創新浪潮,更無法掩蓋本土車企競爭力衰退的隱憂。當前歐洲市場的雙重困境,既要應對中國車企多點突破的攻勢,又深陷保護主義與產業升級的悖論。這場博弈的本質,實為全球汽車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縮影,中國車企正以靈活的戰略韌性證明,技術革命主導的產業變局絕非貿易壁壘所能逆轉。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