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面對百萬官司,居然將已逝的12歲兒子搬出來“陪他打仗”,照片不打碼,完完全全的暴露在公眾視野當中。該行為簡直讓人窒息!
4月6日,經濟學者宋清輝,因多次在網絡上發布針對胖東來及其創始人于東來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早在今年2月“褲頭姐事件”爆發時,宋清輝就曾發表諸多涉嫌誹謗性的言論:胖東來“靠事件營銷流量”、“吃相難看”等,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和不滿。
對此,胖東來方面決定采取法律手段,對其發起不低于100萬元的起訴。
就在人們以為他會正面回應法律挑戰時,宋清輝在4月6日早上突然發布自己已去世12歲孩子的照片,稱孩子給他斗爭的勇氣。而且這張照片未做任何處理,完整呈現于公眾視野中。一時間,網友炸鍋,不少人質疑他拿逝去的孩子當流量武器,稱其“冷血”、“枉為人父”。
當天下午,他又發了一篇“千字長文”,強調“死磕到底”,并反向指責胖東來制造流量、沒有文化,并高舉“言論自由”的大旗,自稱“從不偏激,只是以暴制暴”。但這一系列操作不但沒洗白,反而引發更大爭議。網友直言:宋某的“悲情牌”打得太過生硬,消費逝者,令人作嘔。
宋清輝過往自稱“經濟專家”,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改口為“經濟學者”,并無官方認證背景。百度百科上仍將其標注為“經濟學家”,可見其頭銜本身也存在炒作痕跡。
在面對質疑時,他完全可以選擇理性反擊、法律維權,但他卻選擇了最極端、最容易引起情緒共振的方式。
更令人氣憤的是,這樣一位自封的“經濟專家”,其專業身份尚且存疑,曾自稱“經濟學家”,卻在被質疑后又改口為“學者”。如此出爾反爾,公眾如何信任他對社會事件的判斷力?
而胖東來靠著良心經營、穩定就業、創新商業模式贏得了市場口碑,為社會貢獻了真實價值。相較之下,宋清輝除了滿嘴跑火車,制造話題,究竟為普通百姓提供過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寫在最后:
孩子不該成為你斗爭的工具,網絡不是廢舊回收站,不能什么情緒都往上丟。再大的對錯糾紛,也不該犧牲親情作為賭注。
宋清輝這場“悲情秀”演得再逼真,換來的也只是全民反感。如果他還記得自己是個父親,就請尊重已逝的孩子、尊重公眾的情感底線。
對此大家怎么看?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