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大家推崇真誠善良。與人為善,能收獲好人緣,讓生活和諧溫暖。可總有一些人,表面友善,骨子里卻壞。
他們善于隱藏,行為平常,實則包藏禍心。要是沒雙慧眼,很容易被表象迷惑,遭受傷害。
所以,識別這類人的特征,是每個人該學的技能。骨子里很壞的人,身上有3個特征,很明顯,別傻傻不知!
一、無視邊界,肆意妄為
骨子里壞的人,常踐踏人與人的邊界感。邊界感,是相處的安全距離,體現(xiàn)對彼此的尊重。
《論語》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或不想做的,別強加給別人。
尊重邊界,就是遵循這原則,不侵犯他人空間、隱私和意愿。
生活中,這類人從不考慮別人感受。鄰里之間,正常會尊重居住空間,不隨意闖入。
但骨子里壞的人,可能未經(jīng)允許,就進鄰居家,亂動東西,還不覺得自己有錯。辦公室里,每人都有工作區(qū)和私人文件。
可這種人會毫無顧忌翻閱同事桌上文件,還說“幫忙整理”,實則滿足好奇心,甚至竊取信息。
從邏輯講,尊重邊界是文明社會準則,是建立信任和良好關(guān)系的基礎。
骨子里壞的人無視這準則,以自我為中心,只圖自己方便痛快,不顧他人權(quán)益。
這種對邊界感的踐踏,破壞他人生活秩序,反映其內(nèi)心自私邪惡。身邊有人常無視邊界,很可能骨子里壞,要多加防范。
二、曲解善意,惡意揣測
骨子里壞的人,習慣反向解讀他人善意。生活中,多數(shù)人秉持互幫互助,釋放善意。可這類人,總是以惡意揣測別人好心。
比如小區(qū)李大爺和張大媽。李大爺熱心,見張大媽年紀大,買菜提重物不便,常主動幫忙。開始,張大媽還客氣道謝。
日子久了,骨子里壞的張大媽竟四處說:“李老頭肯定有所圖,不然咋平白無故幫我,說不定想占我便宜。”
李大爺聽說后,心里難過。他純粹出于善良幫忙,卻被惡意曲解。
學校里也一樣,同學應友好互助。小明成績好,常給同桌講解難題。
但同桌骨子里壞,不但不感激,還背后跟同學說:“小明就想顯擺,讓我顯得笨,襯托他。”
這種對善意的反向解讀,讓真心付出的人寒心。
這些都表明,骨子里壞的人內(nèi)心陰暗,不信世間有純粹善意。他們以狹隘扭曲心理衡量別人,把好心當別有用心。
這種行為,傷害善良的人,破壞和諧關(guān)系。你對人好,卻總遭惡意揣測,這人很可能骨子里壞,要小心保持距離。
三、逃避責任,轉(zhuǎn)嫁麻煩
骨子里壞的人,是轉(zhuǎn)嫁責任的高手。生活中,每人都會犯錯,承擔責任是成熟有擔當?shù)谋憩F(xiàn)。
可這類人遇到問題,第一反應不是解決,而是推責任,讓自己脫身。
項目小組中,大家共負責一個任務。小王骨子里壞,執(zhí)行中因疏忽致部分工作失誤。
領導詢問,他卻指著同事小李說:“小李給的數(shù)據(jù)有問題,我按他的數(shù)據(jù)做才這樣。”
實際小李數(shù)據(jù)沒錯,小王就是逃避責任。
有責任感的人則不同。像小張,工作因外部因素受阻。
但小張沒找借口,主動匯報情況,提出解決方案,還表示盡力彌補損失。他積極擔責的態(tài)度,贏得同事和領導尊重。
骨子里壞的人,怕承擔后果,就把責任推給別人,讓別人為自己錯誤買單。這種行為損害他人利益,破壞團隊和諧信任。
生活中,有人出問題就推責任,要認清其本質(zhì),別再被算計。
創(chuàng)優(yōu)咖情感寄語:
識別骨子里壞的人的特征,能在交往中保護自己。
《左傳》說:“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強調(diào)誠信重要,骨子里壞的人常缺失誠信,行為違背道德準則。
給大家三條建議,避免與這類人過多糾纏:
(1)提高覺察能力,留意行為細節(jié),從小事判斷品性。
(2)發(fā)現(xiàn)有人頻繁有壞特征,委婉拒絕交往,保持距離。
(3)遭這類人傷害,別沉默,勇敢維權(quán),讓惡行無法得逞。
希望大家交往中擦亮雙眼,遠離骨子里壞的人,收獲真摯情誼。有感觸的朋友,可留言和加關(guān)注。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