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星期,全球市場遭遇了重挫,美股的走勢最為典型,納指已經跌破了20%的牛熊分界線,從2萬點到了16000點之下;歐洲股市也普遍出現了大幅度跳水,對港股來說,因為周五和A股一樣在休市,所以暫時性躲過了全球大跳水的影響,但是這種事情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的,因為周五晚間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的跌幅就達到了10%,這種跌幅估計會對周一開盤的港股帶來明顯的傳遞效應,同時也自然會波及到A股。
應該說,整個周末市場都在彌漫著悲觀情緒,從大家的心理預期看,似乎A股已經低開5個點了,具體會不會這樣走,這個事情誰也沒有辦法說,畢竟咱們A股很多時候往往會出其不意,從過去看每次外資市場有利好的時候,我們的走勢反而會讓人很失望,比如說去年國慶長假期間,外盤持續大漲,誰知道長假之后開盤的A股和港股卻見到了最高點。
以這個角度看,要對面臨的困難有充分的估計和預期,但是不要太過于悲觀,歷史上多次出現了外圍的大利空最終體現在A股反而跟沒事似得,當然了這次會不會這樣走,還是要看具體的盤面,我覺得應該是低開的幅度大一些,之后出現盤中大逆襲。
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跟A股市場的套利屬性是有一定關系的,很多外盤的資金往往喜歡用A股作為博弈的工具,就比如說去年十一長假期間,外盤的中概股漲幅幅度很大,導致了長假結束開盤A股出現大幅度高開,這個時候博弈資金趁機賣出了籌碼。
此次可以把這個邏輯倒過來看,正因為外盤在A股休市期間出現了大跌,那么對資金來說也就了解了市場的心態,周一低開之后肯定會有恐慌盤的拋售現象,于是博弈資金剛好趁著低位可以買到便宜的籌碼,這種邏輯跟高開之后的賣出邏輯是一樣的。
所以說市場越危險的時候,不隨從大眾心理是自我安慰的最好方式,即便是上面的判斷方式不對,市場接下來的表現會很糟糕,但此時你要想,A股本身一直都很糟糕,那還能糟糕到什么程度呢,只要這樣去想,估計就沒有太重的思想包袱了。
還有一點,對當前的滬指來說,依然處在橫向震蕩的過程,給人感覺最明顯的是,好像越是橫盤,市場就越沒機會,只有當橫盤的格局被打破時,資金才會有進場的希望,如此周一的大幅度低開肯定是逃不過的情形下,那么也意味著目前的橫盤格局被向下打破了,這樣是反而會迎來新增資金進場的,這個時候的A股低開高走的概率就大了。
當然,人們的心結估計主要還是在中概股的大跌上,因為周五晚上的幅度達到10%,實在是太大了,這個坎似乎很難過去,這個時候就要判斷,美股大跌究竟是中概股的真正利空呢,還是受到了美股短期流動性風險的影響呢,如果是因為美股的大跌,影響了中概股的流動性而出現的大跌,那么就沒那么可怕了,這個應該在明天開盤之后會出現修復。
免責聲明: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或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請謹慎!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