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丨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最近金融圈有個大新聞炸了鍋:李超人把自家的43個港口打包賣給了貝萊德,這買賣一做就是228億美元。
這數字,聽著都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大家都在好奇,這個貝萊德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能一口氣吞下這么大塊肉?
金融巨獸
說起貝萊德的發家史,還真是個勵志故事,1988年,8個金融圈的"大佬"湊在一起,掏出10億美元創辦了這家公司。
那會兒這點錢在華爾街,說白了就跟現在創業公司的種子輪投資差不多,根本排不上號。
可就短短30年時間,就把公司做成了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這發展速度,就跟互聯網公司坐火箭似的,一飛沖天。
2006年,貝萊德開始對中國市場感興趣了。這感覺,就跟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立馬就把投資的大炮口對準了中國。從那以后,但凡中國市場有啥大動作,基本都能看到貝萊德的身影。
在互聯網領域,貝萊德更是玩得溜。阿里巴巴、京東這些現在的互聯網巨頭,都收到過貝萊德的"投資紅包"。這操作,就跟老板給員工發年終獎似的,一出手就不是小數目。
統計顯示,貝萊德在中國已經投了22多家企業,而且基本都是各行各業的"尖子生"。這挑公司的眼光,比挑對象還講究。
貝萊德投資就跟打游戲升級似的,一開始可能就是小打小鬧,后來胃口越來越大,現在直接就敢吞下43個港口。
228億美元的港口大買賣
這個228億美元的大買賣,表面上看是貝萊德在收購港口,實際上卻是一盤很有意思的棋。貝萊德這次充當的角色,說白了就是特朗普的"白手套"。
說到這43個港口里最值錢的,就得說說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克里斯托瓦爾港和巴爾博亞港了。
這兩個港口的位置,就跟現在的短視頻平臺入口似的,誰要是把持住了,那可就是"流量"在手,天下我有。
美國人對這兩個港口特別感興趣,這不難理解。要知道,美國在巴拿馬運河的貨運量占了74%,這比例,比網購平臺雙十一的折扣力度還大。
現在李嘉誠把這兩個"海運咽喉"賣給了貝萊德,這感覺,就跟把家門鑰匙交給了鄰居保管。
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港口還真不是一般的港口。它們就像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地位相當于現在的北上廣機場,誰掌控了這里,誰就等于掌握了一整個天空的主動權。
更逗的是,以前美國人看著這兩個港口在李嘉誠手里,那心里肯定跟貓撓似的。現在好了,借著貝萊德的手,算是把這塊"心病"給治好了。
而這次交易完成后,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就算是正式"歸了美"。
李超人的精明算盤
李嘉誠這次賣港口,不少人都直搖頭,但仔細一琢磨,這位"超人"可能比我們想得都明白。
全球貿易現在就跟股市,走勢疲軟。關稅戰打得熱火朝天,各個地區都在搞小圈子,這對港口生意的沖擊,就跟餐飲店遇上疫情。
再說了,特朗普這位"推特治國"的高手上臺后,對巴拿馬運河可是垂涎三尺。天天在那兒嚷嚷著要"收回管理權"。
李嘉誠這人明白著呢,與其等到被人"請"出去,不如趁早自己體面地退場。這操作,就跟股市里見好就收似的,總比等股票跌停強。
最關鍵的是,現在的投資機會多著呢。高科技、新能源這些領域,那可都是香餑餑。這些新興產業,就跟當年的房地產一樣,都是能讓人一夜暴富的"風口"。
說白了,商人逐利,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次的港口交易,與其說是李嘉誠的"認輸",不如說是他的"轉身"。
就像現在創業圈常說的:"轉型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參考資料:
中華網新聞:貝菜德“吞下”李嘉誠43個港口背后 資本布局真相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