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員團隊歷時近兩年,對高黎貢山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植被類型下的大型真菌開展了系統的野外考察和標本采集工作,該團隊在研究9400多份標本基礎上,發表了21個新種、1個中國新記錄種。相關成果刊載在《真菌學》等期刊上。
圖1 分布于高黎貢山及其周邊地區的密瑚菌屬物種。(a)褐白密瑚菌;(b)毛腳密瑚菌;(c)羽瑚菌狀密瑚菌;(d)雪白密瑚菌;(e)杯密瑚菌;(f)云南密瑚菌。
高黎貢山位于滇西中緬邊境,是中國西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作為生態系統運轉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型真菌在維持生態平衡和穩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因真菌家底不清,嚴重阻礙了該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全面有效保護。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云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員團隊對高黎貢山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植被類型下的大型真菌開展采集工作,并根據標本的形態特征、生態分布特點和分子系統發育證據,共鑒定出該區大型真菌121科380屬1500余種,潛在新物種約50種。
圖2 分布于高黎貢山及其周邊地區的薩氏絲膜菌屬物種。(a)黑蓋薩氏絲膜菌;(b)粗柄多形薩氏絲膜菌;(c)銅色薩氏絲膜菌;(d)小白薩氏絲膜菌;(e)黃蓋薩氏絲膜菌;(f)薰紫薩氏絲膜菌;(g)淡紫薩氏絲膜菌;(h)污蓋薩氏絲膜菌;(i)細柄薩氏絲膜菌。
研究團隊對密瑚菌屬、絲膜菌屬、白絲膜菌屬、金耳屬、薩氏絲膜菌屬和草菇屬等代表屬進行了深入研究,已經正式發表了21個新種、1個中國新記錄種。此外,團隊還在該區域發現松茸、云南側盤菌、東方菌癭傘、黑肉傘等國家II級保護物種或應該給予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物種,以及有開發潛力的新種疣凸金耳。
圖3 分布于高黎貢山及其周邊地區的草菇屬物種。(a–b)毛蓋草菇;(c)銀絲草菇;(d)白毛草菇;(e)莫氏草菇;(f)小裂蓋草菇;(g) 灰褐草菇;(h)裂蓋草菇;(i)草菇。
據悉,上述新種和新記錄種的發現只是高黎貢山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的一個階段性成果。研究團隊將繼續深入研究高黎貢山地區大型真菌的物種多樣性、演化規律以及與其他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為高黎貢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更多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來源:人民日報
來源:北京號
作者:長城網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