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軍在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不斷升級,不僅向也門胡塞武裝發動大規模空襲,還向以色列增派“愛國者”和“薩德”反導系統,甚至調遣B-2隱形轟炸機進駐印度洋迭戈加西亞基地。然而,這一系列動作卻讓美軍高層陷入新的焦慮:大量先進武器被調往中東,未來若與中國發生沖突,美軍還能拿出多少“家底”?
自2025年初以來,美軍在中東的軍事投入已達到驚人的規模。據美國媒體報道,美軍已向中東部署6架B-2隱形轟炸機,占其現役機隊的30%。此外,美國還從全球各地抽調“薩德”和“愛國者”反導系統支援以色列,導致關島、韓國等關鍵地區的防御能力被削弱。
更令美軍頭疼的是,胡塞武裝的頑強抵抗讓空襲效果大打折扣。盡管美軍已消耗價值近10億美元的導彈,但胡塞武裝仍能持續發動反擊,甚至向美軍航母發射巡航導彈。這場消耗戰不僅拖住了美軍大量資源,還暴露了美國軍事戰略的局限性——一旦全球多地同時爆發危機,美軍將面臨“拆東墻補西墻”的困境。
盡管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吹噓美軍戰績,稱軍事行動令胡塞武裝“遭受重創”,但五角大樓官員在閉門簡報會上承認,美軍在摧毀胡塞武裝龐大的導彈、無人機和發射器武庫方面成效有限。一名國會官員表示,美國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最近透露,美國海軍和印太司令部“非常擔心”軍隊在也門消耗彈藥的速度。報道稱,在去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拜登首次下令攻擊也門胡塞武裝之前,美國海軍的整體庫存就已遠低于目標。上述美國國防部官員還稱,一旦亞洲爆發沖突,五角大樓現在“面臨著真正的作戰問題”。
如今,美軍指揮官們正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繼續增兵中東,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將更加空虛;但如果減少對中東的投入,伊朗和胡塞武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攻勢。這種“兩頭難顧”的局面,恰恰反映了美國全球霸權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國采取的是“以靜制動”的策略,既不主動挑起沖突,也不放松軍事建設。這種穩健的戰略讓中國在面對美國軍事壓力時,始終保持著足夠的反制能力。
美軍在中東的軍事行動雖然短期內壓制了胡塞武裝,但長遠來看,這種“四處救火”的模式并不可持續。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美國若繼續分散資源,未來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優勢將越來越小。或許,美軍指揮官們的焦慮,正是美國全球霸權衰落的又一個信號。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