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湖南湘西吉首市的當地群眾都會舉行熱鬧非凡的清明歌會,參與者們即興發揮,以歌會友、祈福納祥。
這兩天,一年一度的“清明歌會”在湘西吉首丹青鎮舉行,來自吉首、鳳凰、瀘溪等縣市的鄉親及八方游客匯聚于清明河畔,插柳追思,放歌祭祖。男女老少帽間都插著柳條,或折上一個柳圈戴在頭頂,或掛在頸項間,感受清明習俗的同時,盡享美好春色。
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清明歌會》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張璞玉:清明歌會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唱堆堆歌、蓬蓬歌,還有兩岸唱飛歌,這是幾百年來不變的習俗。老百姓最擅長的就是唱熱歌,熱歌就是即興發揮,唱新農村,唱幸福生活,唱祖國富強。
“清明歌會”是吉首盛行了數百年之久的民族盛典,過去,湘西的許多地方被大山阻隔,交通不便,清明歌會除了是大家追思先輩的聚會,也讓苗家群眾有了與兒時玩伴、親人好友相見相聚的機會。
《清明歌會》表演者龔湘緣:來到歌會現場,只要有人還在認真聽,還有人還記得調子,那我們的文化就斷不了。
自2016年“清明歌會”入選第四批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以來,在以歌會友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迎客歌、非遺民俗表演、民族手工藝展示等活動。
《清明歌會》表演者 張婷:“清明歌會”承載著湘西東部苗族同胞的精神寄托,也是倡導移風易俗、建設鄉風文明、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優質活動載體,讓這一非遺民俗活動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文旅事業繁榮。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