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9日訊 4月9日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山東省廣播電視局指導,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協助拍攝,濟南美麗人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紅果短劇聯合出品的現實主義法院題材微短劇《法官的榮耀》專場看片會在北京舉辦,主創團隊、法官及30多家媒體代表出席活動。
該劇由范博洋執導,劉美含、霍青主演,被列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4-2025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節目,并入選“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創作計劃第三批推薦劇目片單,入庫山東省委宣傳部2025年度"齊魯文藝高峰計劃″重點項目。
該劇通過5個鮮活生動的故事,講述了女大學生林子涵畢業后以法官助理身份協助老法官張志民,在巡回法庭辦理一個個涉及村民權益的小案件,逐步成長為一名充滿使命感和信念感的鄉村法官的故事,展現了法院人扎根基層、執法為民的情懷和高超的辦案智慧。
“榮耀”從何而來
記者在影片中看到,該劇聚焦基層法院人的日常工作,從法官視角切入,闡釋了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實現鄉村和諧穩定與村民幸福感提升的保障。“法官是有溫度的,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宣傳來贏得社會的理解支持”,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傳處處長、二級巡視員鄭紅軍對記者說。
主創團隊表示,該劇體現了許多基層法官的日常,法官的榮耀不一定是辦大案,而是辦好每一件“小事”,這些小事背后是老百姓最真實的生計、尊嚴和幸福。
溫暖的現實主義題材
現實主義要接地氣,要有生活感,要有足夠的鋪墊、合理的反轉,真實立體的人物、情感自然流動。據山東廣播電視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處處長李廣昌介紹,山東省沂源縣是革命老區,屬于沂蒙山區沂水的發源地,交通并不發達,創作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多次實地采風,只為創作出更真實的產品。
在果樹下掛國徽開庭、在村民家里調解糾紛,甚至一邊聞著灶臺煙火味一邊普法,打動創作團隊的,正是法院干警們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這種日常狀態。主創團隊在采風過程中遇到了騎著破摩托車二十年跑了兩萬五千多公里的老法官,也遇到了入職不久的法官助理,而故事的主線和兩位法官形象也由此誕生。
記者了解到,該劇全程在山東省沂源縣實地取景拍攝,演員在定妝時也盡量貼近日常,劇中所有衣服都進行了做舊處理,配飾也都以還原生活的真實感為出發點。力求每一場戲都以用戶感受和真實流露為第一優先級。
詮釋法律的溫度
看片會上,主創團隊分享了劇集創作背后的故事,并與媒體代表進行互動。
主創團隊表示,希望做出有表達創新的,同時也受觀眾喜歡的法院題材的短劇。從法官的視角切入講述,更能讓觀眾輕易地走進法治故事中,體會到“法”的尺度和溫度。群眾的司法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務就跟到哪里,這樣的故事值得拍成短劇,讓更多人看到。
如何將普法的過程展現得專業又有趣?“我們做的,就是把法律還原到每一個人物身上。”主創團隊為了讓劇情更加真實可信,收集了大量真實案例,在劇本打磨階段字斟句酌,反復研討;為了讓演員更貼近法官真實狀態,深入基層法院,與法官們朝夕相處;為了讓劇情更加嚴謹、專業,還邀請了多位資深法官和法律專家對每一個案件情節、每一句法律臺詞進行把關。
“在這部劇里的村民,有人性的小陰暗、小算計,但是也有大格局、大溫暖。法官在解決矛盾的時候,被一些人性震撼,也被更多人性感動。”主創團隊表示,這個作品就是致敬那些行走在鄉間的基層法官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榮耀屬于所有守護公平的人。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姬忠彪表示,法院故事不是冰冷的法條堆砌,而是千萬人間的悲歡鏡像,希望媒體朋友能夠用專業筆觸揭開司法帷幕的每一角。或許下一次法槌落下時,公眾眼中會少一分誤解,多一寸光芒。
《法官的榮耀》即將在紅果APP、抖音APP首播,東方衛視、山東衛視、央視頻APP、澎湃新聞APP同步播出,敬請期待。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