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振凱(山西大學)
電商平臺上僅售200元一箱的牛奶,被四川綿陽市“正沃大荒歲月”門店以6000元一箱的價格推薦給中老年人。近日,該門店通過講座誘騙老年人購買高價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被市民舉報。根據現場檢查情況,綿陽市游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其立案調查。(4月6日 澎湃新聞)
一箱電商平臺標價200元的牛初乳粉,在綿陽街角某間不足百平的門店里,被精心包裝成6000元具有“神奇功效”的產品。當三十多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專注聆聽所謂“健康講座”時,他們布滿皺紋的手里攥著的不僅是畢生積蓄,更是對健康生活的最后希冀。這場荒誕的消費騙局背后,折射出中國老齡化社會正在經歷的深層陣痛。
“人造蛋白”的偽科學話術之所以能俘獲人心,恰是因為老人們缺少獲取權威健康知識的渠道。當子女們為“數字原住民”身份自豪時,卻常常忘記教父母識別最簡單的網絡比價功能。那些被“免費早餐”“健康講座”吸引的老人,何嘗不是在填補子女缺席的情感空缺?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類“銀發經濟陷阱”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從"健康講座"的場景營造到“親情營銷”的話術設計,從虛構科技概念到退款拖延戰術,每個環節都精準擊打老年人的心理弱點。當市場監管部門疲于應付層出不窮的新騙局時,我們是否該反思:單靠執法打擊能否根治這顆社會毒瘤?
破解困局需要構建多方協同的防護網。子女的日常關懷是最溫暖的防火墻,一句“爸媽今天遇到什么新鮮事”或許就能拆穿精心編織的騙局;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可以成為科學知識的傳播站,用廣場舞間隙的健康課堂取代洗腦式營銷;而電商平臺與實體店的價格聯網監管,則能讓價格欺詐無所遁形。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需要重建對老年群體的價值認同——他們不是待宰的羔羊,而是需要被真誠呵護的生命個體。
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如何讓老年人有尊嚴地安度晚年,已成為檢驗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當我們譴責無良商家的同時,更應自問:是否在父母最需要陪伴的時光里,給予了足夠的情感支持?畢竟,再完善的市場監管,也抵不過子女緊握父母雙手傳遞的溫暖與安全感。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