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拓寬路口非機動車道”“增設臨時落客島”“不要讓人把汽車停在人行道上”“調整紅綠燈變燈時間”……近日,東城區燈市口大街及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民意征集暨“一米聲音——兒童責任規劃師提案征集”評選活動在燈市口小學舉辦,來自大街沿線4所中小學的7組17名同學以演講形式展示了對大街公共空間改造的提案設計,為東城區打造兒童友好公共空間提供了全新視角。
燈市口大街及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是東城區2025年的重點環境建設項目。這里不僅是生活和商業服務街區,還承擔著重要的交通功能。大街北側集中了5所學校和幼兒園,師生人數超過6000人,早晚高峰期間僅通學人流瞬時就可達1萬余人,人車交織、行進緩慢等問題長期困擾著周邊居民。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東城區選擇俯身傾聽孩子們的“一米聲音”。
兒童視角獨特,站在一米左右的高度看城市,能夠發現成人容易忽視的細節。東城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以往的環境整治提升不同,未來燈市口大街的改造將更加注重兒童和青少年的需求,動員沿線學校、單位共同參與,實現街區更新的共建共享。此次“一米聲音”活動正是東城區啟動全市首個兒童責任規劃師全程參與的環境建設系列活動的重要標志。活動自2月正式啟動以來,共收集到150余條建議,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指導下,完成了從調研到提案的全流程設計。
活動現場,孩子們的建議既務實又充滿創意。最終,《平安上學路》《燈市口通學路》以及《通學路上的困擾——燈市口大街上下學出行建議》3條提案榮獲“最佳提案獎”。這些獲獎作品不僅體現了孩子們對城市規劃的熱情與思考,更為燈市口大街的改造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意見。
“孩子們的提案讓我們看到了城市規劃中常被忽視的兒童需求。”東城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燈市口大街改造將全程吸納兒童責任規劃師的建議,從道路布局、交通信號到公共空間美化,全方位回應“一米視角”的訴求。下一步,東城區將針對這些“一米痛點”制定具體方案,并繼續邀請兒童責任規劃師參與后續評審、施工監督等環節,探索兒童參與城市治理的長效機制。
文字:馬昕竹
圖片:王貴彬 1039調查團
來源:北京號
作者:北京東城官方發布
流程編輯:U072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