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英英 吳可仲 北京報道
落地僅兩個多月的新能源電價改革新政,正在影響每個市場參與主體。
4月9日,中國電建設備物資集中采購平臺公布的關于“中國電建集團(股份)公司2025年度光伏組件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終止公告”顯示,鑒于近期新能源電價政策調整等因素,導致招標人[即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員企業]的采購需求發生了一定變化,故終止本采購項目。落款為招標代理機構浙江華東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上述中國電建集團(股份)公司涉及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統稱“中國電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一家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特大型中央企業,是全球清潔低碳能源、水資源與環境建設的引領者,也是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骨干力量,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龍頭企業。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A股上市公司——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601669.SH)是全球清潔能源建設龍頭,電力投資和運營是其重要業務。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本次終止的光伏組件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于2024年11月13日公布招標公告。根據招標公告,此次集中采購招標的光伏組件預計裝機總量(包括自主投資建設項目和對外承攬的總承包項目)為51GW,涉及N型TOPCon和HJT組件。
圖為中國電建設備物資集中采購平臺發布的2025年度光伏組件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招標公告,以及風電機組、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和變電站相關采購招標公告。
圖為中國電建設備物資集中采購平臺發布的2025年度光伏組件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招標部分內容。
其中,自主投資項目是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股份)公司自主投資開發的項目;工程承包項目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股份)公司及集團(股份)公司所屬各成員企業以工程承包等形式對外承攬的光伏發電項目。
由于中國電建此次招標規模之大,因此也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大光伏組件集采”。另外,在光伏行業倡導自律,積極化解內卷式價格戰背景下,行業普遍認為本次中國電建的光伏組件集采帶有極強的風向標意義。
2024年12月,中國電建發布2025年度光伏組件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開標公告,標段一的開標價格主要集中在0.62—0.703元/瓦。彼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劉譯陽發文指出,以成本參考價0.69元/瓦為紅線,行業龍頭和骨干企業報價全部都在(紅線)上端,這體現出在光伏產業鏈價格低迷的情形下,龍頭和骨干企業仍能保持報價的客觀與理性,不愿再打內卷式的價格戰。
然而,正當光伏市場低價競爭態勢出現緩和跡象之時,政策層面的調整卻讓中國電建的投資決策趨于謹慎。
202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推動新能源項目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這也意味著,新能源上網電價將正式告別固定上網電價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建在解釋此次光伏組件集采項目終止原因時,特別提及了這一政策的影響。
九州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名此前在接受記者時表示,新能源上網電價由市場形成是大勢所趨,新能源項目投資方對此則需要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電價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新能源投資方收益率測算出現一段時間的無所適從。特別是對審慎經營的國企來說,需要一個再學習再認識的過程。長期來看,市場化定價并不一定會大幅降低售價,經過一兩年的適應,市場仍然會堅定向前。”
在業內看來,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新政將重構新能源投資邏輯,全生命周期環節的精細化資產運營管理將成為企業的重要方向。
中國電建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經濟評價中心主任王貝貝在光伏行業2024年發展回顧與2025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表示,新能源項目的傳統投資決策邏輯主要圍繞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進行內部收益率分析,其中現金流入主要由上網電量、固定電價以及其他補貼收入決定,相對單一穩定。在電力市場化背景下,新能源項目的現金流入主要由交易電量、交易電價、電力輔助服務、綠證/碳交易構成,而且這四個要素受到資源稟賦、消納條件、負荷匹配、區域規模、儲能配置以及交易策略和政策調整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從而影響項目的現金流入。
“新能源項目要實施全過程精細化管理,企業盡量做到開源節流,以保證即使在電力市場化交易過程中出現電力價格波動風險,也可以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王貝貝說道。
截至記者發稿,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方面尚未回應集采項目是否重啟。
(編輯:董曙光 審核:吳可仲 校對:燕郁霞)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