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董進)為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重慶市正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著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
4月9日,由中冶建工承建的智能制造產業園標準廠房(一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位于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C區,預計2025年12月全部建成投用后,能滿足各類企業多樣化生產需求。
大渡口區智能制造產業園標準廠房(一期)開工儀式舉行。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據中冶建工智能制造產業園標準廠房項目負責人白向陽介紹,該項目是推動工業經濟擴能提級的重要載體,占地面積184畝,總建筑面積20.8萬平方米。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3棟現澆鋼筋混凝土復合橋式高層工業廠房,以及相關室外配套工程。”白向陽告訴記者,作為標準廠房,通用性是其最大特點。 比如考慮到不少企業入駐都有大型設備,項目廠房在設計時,便采用環形盤道的方案,方便設備上樓;打造的靈活多層空間,能有效解決高樓層廠房貨運難的問題。
“我們將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科學組織施工,狠抓現場安全、質量、綠色施工管理,把項目打造成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精品工程,實現項目的完美履約。”白向陽表示。
現場舉行簽約儀式。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屆時,隨著標準廠房的建成,將吸引眾多企業紛至沓來,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企業之間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效降低了生產經營成本。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更加緊密,原材料與產品運輸成本大幅下降,信息溝通更加及時高效,能夠迅速響應市場變化。
據大渡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10家簽約入駐企業,涵蓋智能制造、生物科技、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將為大渡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近年來,大渡口區緊扣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目標,聚焦大數據智能化、大健康生物醫藥、生態環保、新材料、重慶小面五大產業,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全區戰新產業占比達58%、遠超全市平均23.4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41%
項目整體效果圖。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