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到2025年之后,樓市調整趨勢大局已定。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二手房均價較2021年高點下跌30%,部分三四線城市跌幅超40%。就連上海、深圳等城市房價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與此同時,全國住房庫存達7.4億平方米,二手房掛牌量突破1.9億套。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賣不動了。
實際上,房地產市場調整趨勢形成,對于只有一套房產的家庭來說,影響并不大。畢竟這些家庭買房,就是為了自住。而對于國內有二套及以上房產的家庭來說,樓市的長期調整對他們的影響則是巨大的。
資料顯示,我國有96%家庭擁有一套房子,其中有近45%的家庭擁有二套及以上住房。而這些家庭未來將面臨“4大難題”。而這些難題不僅關乎財富的增減,更會影響很多的人未來的命運。
難題一:房產市值繼續縮水成定局
現在國內很多家庭的資產都集中的房子了上面。資料顯示,國內房產占家庭總資產的77%,另有23%才是金融資產。看來很多家庭都把資產押在樓市上面了。而一旦房價進入到長期下跌的通道之中,這些家庭就要面對資產縮水的問題。
以上海閔行區高興花園為例,房價從最高時的9.6萬/平米,跌到現在只剩下4.8萬/平米,房價跌幅高達50%。而未來各地房價不排除還有繼續下跌的可能,那這45%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將要面對資產持續縮水的苦惱。
難題二:持房的壓力越來越大
前些年,很多家庭看到房價在不斷上漲,就把所有積蓄拿出來投資房產,希望通過投資房產能夠實現財富保值增值。而在經歷了多年疫情之后,現在實體經濟都不景氣,這些家庭收入減少或失業。盡管現在銀行一再下調房貸利率,但這些擁有二套以上房產的家庭還貸壓力卻不降反增。
舉個例子,鄭先生是一位IT工程師,之前工作和收入都很穩定。在2019年時,他看到國內房價一直在漲,就拿出畢生積蓄150萬付首付,又貸款300萬投資了一套新房子。
而到了2025年1月,鄭先生所在的公司宣布裁員,現在他已經失業在家二個多月了,沒有了收入來源,銀行多次來電敦促其償還房貸,而他卻不知該如何是好。顯然,隨著很多家庭的收入減少或失業,持有多套房子的家庭持房的壓力是越來越大。
難題三:手中多余房產難變現
現在國內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市場,房子的變現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二手房市場掛牌量出現激增。截至2025年2月,重慶二手房掛牌量逼近34萬套。武漢、西安、合肥這些二線城市也不甘示弱,掛牌量紛紛突破20萬套。
而那些傳統的房產熱區,例如廣州和北京,二手房掛牌量也分別達到了17萬和13萬套。特別是一些大型的居民小區,每個月新增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二手房掛牌,業主要想把手里多余房產變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難題四:“以租養貸”越來越困難
過去很多投資客在買了多套房子之后,就把房子出租,等到房價上漲了,再等待時機,高位拋售。但是,現在“以租養貸”這種模式越來越困難了。三四線城市由于人口流出大于流入,房子要想出租并不容易,而且租金也很低。此外,像上海、深圳等一二線城市,由于當地居民收入下降,房屋租賃市場的租金也在同步下調。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保障房的大量入市,也在很大程度上對租房市場需求產生分流。所以,現在房東要么手里的房子很難租出去,要么每個月收到的租金不足以支付房貸。而隨著房屋租賃市場的租金持續下行,未來“以租養貸”是越來越困難了。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