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看,春晚機器人!”“第一次在景區見到機器人,很有科技感,孩子一直在跟它互動”……這個清明假期,眾多游客在全國各地的景區與機器人不期而遇。
去年末以來“杭州六小龍”的持續火爆,使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顯示度呈現指數級增長,“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培育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被寫入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潮流漫卷,與苦思破壁“文旅+”的景區一拍即合,二三月以來,機器人迅速實現場景滲透,從以往景區景點的“新奇點綴”而成批量、爆發式地進入,成為游客的新寵和文旅服務升級的催化劑。
“爬山有救了”
“假期這幾天,外骨骼機器人出租每天爆滿,有的游客等了2個小時。今天的租賃名額,5日就提前約滿了。”4月6日,泰山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李剛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景區1月底投放十臺外骨骼機器人,推出后,社交媒體賬號后臺收到大量租用預約,目前已增加到近百臺,還將擴大規模,預計“五一”前會有500臺。據介紹,租賃按小時或路線計費,3小時80元,從紅門到中天門也是80元。
外骨骼機器人是可穿戴的輕量化智能裝備,通過傳感器感知人體意圖,實時計算助力需求,向穿戴者的核心部位動態輸出機械力,從而減少人體發力。泰山的自然、人文風光集中在有7000多級臺階的紅門到玉皇頂路段,以中天門到南天門這段陡坡為例,使用這款“動力裝甲”后,原本約3小時的攀登時間可以縮短一半。
3月以來,外骨骼機器人已在三門峽靈寶漢山、保定白石山、銀川賀蘭山等景區亮相,安徽黃山、陜西鬼谷嶺、江西上饒靈山景區等也已宣布將推出這項服務。
山東云門山風景區清明假期試點推出外骨骼機器人輔助服務。
山岳型景區多配有纜車,但不少游客偏愛與大自然零距離的徒步游覽,外骨骼機器人讓網友歡呼“爬山有救了”。而對景區來說,這款“神器”不僅優化了游客體驗,也將拓展他們在景區的游覽“深度”。
峨眉山近年持續開展徒步登山主題活動,因路長坡陡,體力消耗較大,景區已開展外骨骼機器人測試,計劃在萬年寺附近和雷洞坪至金頂路段使用,提升游客“徒步拿捏峨眉山”的趣味性和體驗感。“去年峨眉山景區接待游客621萬人次,全程徒步登山的超過7%,高山區從接引殿徒步到金頂的游客接近28%。”景區管委會文旅局局長堯斌告訴《四川日報》,峨眉山登山游客數量龐大,有外骨骼機器人助力,可以引導更多人深入中山區域游覽。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