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徐超
2024年12月27日,在收購國都證券34.25%的股份完成過戶后,浙商證券(601878)成為國都證券第一大股東,這也是一起在證券行業中備受關注的并購重組。
2025年4月10日晚間,浙商證券發布收購國都證券后的首份年報。
2024年報披露,總資產首次超過1500億元達1540.86億元,同比增長5.88%;實現營收158.16億元,同比下滑10.33%;凈利潤19.32億元,同比增長10.17%;扣非凈利19.12億元,同比增長9.7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達6.76%,持續位居行業第一梯隊。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0元(含稅),全年現金分紅總額達6.80億元,占凈利潤的35.21%。
今年年初,浙商證券董事長吳承根曾公開表示,浙商證券將加快推進財富管理專業化、體系化、投顧化建設,創新推進研究與財富管理的戰略重整,積極打造研究型財富管理特色品牌;大力發展公募基金券結與ETF業務,進一步打響浙商財富FOF品牌;財富、研究、資管等業務進入行業前二十,其中財富業務首次進入行業前十二,創歷史新高。
此次年報,浙商證券董事長吳承根向時代周報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浙商證券將深化數字化轉型,強化科技賦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耗資近52億控股國都證券
在現金流一欄,浙商證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出現巨額下滑,2024年是-49.38億元,2023年同期是-3.52億元。
大幅變動的原因主要就是收購國都證券股權。2024年12月27日,在收購國都證券34.25%的股份完成過戶后,浙商證券成為國都證券第一大股東。
自2023年12月啟動收購計劃以來,浙商證券已通過多輪交易逐步構建對國都證券的控股地位。2024年12月4日,浙商證券公告,經核準成為國都證券實控人,持有國都證券19.97億股股份(占國都證券股份總數34.2546%)。
今年3月23日,浙商證券又經過156輪激烈競價,在阿里拍賣平臺以5704.2萬元總價競得國都證券300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成交單價1.90元/股。至此,浙商證券累計耗資51.85億元,總計持有國都證券20.27億股,持股比例升至34.76%,遠超國都證券第二大股東中誠信托(持股13.33%)。
年報披露,國都證券總資產362.7億元,2024年度營收超18億元,凈利潤近9.28億元(未經審計財務數據)。
浙商證券也在年報中披露,從2006年重組金信證券煥新出發,到2007年收購天馬期貨開啟混業經營,到2019年并購國開證券9家營業部實現區域突破,再到2024年完成國都證券34.25%股權收購并躍居第一大股東,通過四次重大戰略重組和并購,實現了資本實力、業務版圖和服務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期貨業務營收超百億占據最主要營收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浙商證券累計完成期貨代理交易額8.31萬億元,同比增長26.58%;期末資產管理業務存續規模22.19億元。2024年風險管理子公司浙期實業完成基差貿易額95.55億元;完成場外業務名義本金1031.33億元;做市業務牌照數量增至100個,同比增長11.11%。
對于營收的下滑,浙商證券披露原因是期貨業務規模下降導致其他業務收入減少,表現在期貨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有所減少,如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6.11億元,同比減少2.39億元,降幅6.21%。其他業務收入94.16億元,同比降幅21.14%,主要是期貨倉單業務收入減少。
資管業務截至2024年底,存量資產管理規模達953.04億元,同比增長4.61%;全年銷售公募及集合產品超1310億元,覆蓋固收、權益等全品類。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業務名義本金達1031.33億元。
投行業務全年完成股權、債券主承銷項目292單,融資規模1071億元,實現投行收入6.77億元。其中,債券承銷規模1055.9億元,公司債承銷排名全國第9位,居浙江省內榜首。直投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并新設股權投資基金4支,新增管理規模逾30億元。
信用業務方面,截至2024年末,浙商證券融資融券余額為238.33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43.15億元,增長幅度為22.11%,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年報顯示,浙商證券研究團隊覆蓋宏觀、策略、科技等44個領域,品牌影響力躋身行業前10,全年發布研究報告5362篇,客戶總數同比增長近10%,公募及保險機構客戶達146家。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