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湖北宜昌三峽大學的3D打印研發基地,工作人員正在給一棟8米高、占地100平方米的雙層實驗樓舉行封頂儀式。
這棟自3月初開始建設的小樓,全程僅耗時22天,用3個工人,是我國首個原位3D打印雙層建筑。
如何3D打印雙層小樓?
傳統的磚墻多為砌體結構,是用砂漿粘起來的。“我們的3D打印是純混凝土砂漿,柱子、墻體、樓板、樓面都是一體化打印的,它的強度比傳統磚的強度要高,打印精度更高。”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三峽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副教授李洋波說,只需要將3D打印機調至需要打印的層數和層高,點擊一鍵打印就能自動開始。
在這所小樓附近,是打印這所小樓的3D打印機。該打印機跨度12米,猶如一個龍門架。李洋波介紹,這是第三代打印機,他們團隊花了3年時間才研發而成。
“我們更新換代了20多臺套設備,經過上千次試驗,才突破了大尺度打印機在精度控制、結構連續性及打印穩定性等方面的難題。”李洋波說。
在試驗過程中,李洋波的研發團隊通過參數和現場細節技術調整,將打印機噴嘴兩次走到同一個位置的偏差控制在0.1毫米以內,打印的形狀偏差不超過2毫米,整棟小樓沒有出現打印瑕疵。
“超過3米之后,我們調整了送料的方式,同時也調整了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最初的螺桿方式泵送,變成了液壓泵送,壓力更大,流動性更好,保證了打印的連續性性。”李洋波說,此次建房過程中,還使用了AI算法規劃打印路徑,極大縮短了打印頭空走時間,提高了打印效率。
3D打印雙層小樓是否安全?
在現場,記者看到小樓的很多墻體出現裂紋。記者不禁問道:“房屋是否安全?”
“裂紋出現的原因是澆筑當天氣溫在30℃上下,風速也比較大,表面水分蒸發較快,因此產生裂紋。”李洋波介紹,裂紋只出現在非承重墻墻體,都在正常可控范圍,對整體結構安全不產生影響。”
此外,這棟房子整體承重是由15根立柱和中間的梁板構成的一個框架體系嗎,3D打印的是承重柱的外殼,中間部分是空心的。
“待承重柱打印到樓板高度后,我們會將鋼筋籠通過空心部位裝進去,并和地圈梁鋼筋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再把二層板梁鋼筋綁扎安裝到位,進行柱、梁、樓板的混凝土現澆。”李洋波說。
不僅如此,細細觀察可以發現,這棟房子墻體的四角都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筆直度非常好,墻體也設計了一些曲面的異形造型。“房子打印的時非常平順和光滑,房子的結構也非常穩固,和傳統房屋的使用年限一樣。”李洋波說。
3D打印的房子將如何使用?
據相關數據,2024年全國農村自建房每平方米的平均價格范圍在1000至1500元之間。而這棟房子每平方米的造價在1000元左右,與不少農村房子的造價相當。
“用傳統的方式建造這棟雙層建筑,需要5名工人,2個月時間。而此次用3D技術打印房子啊,只需花1個月就能完成,模板和人工都能夠大大節省下來。”李洋波說,這臺3D打印機還實現了綠色建造,可以將磷石膏、建筑固廢等做為制造原料,實現玻璃鋼、陶瓷、塑料等方面的打印。
這棟房子打印好之后,將用于技術實驗測試。這項技術未來投入市場運用后,該設備還可以打印玻璃鋼、陶瓷、塑料等,應用于市政管道、排水設施、景觀雕塑等建設場景。
“前段時間,國外一個建筑協會還派出10人考察團前來考察,對打印機表現出極高的興趣。”李洋波介紹。(來源:人民日報)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