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我國科研人員利用稀土元素鈧對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進行改造,產氫效率提高15倍,創造了該材料體系的新紀錄。相關論文4月8日在學術期刊《美國化學學會雜志》上發表。
4月7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實驗室,科研人員在討論實驗設計。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4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實驗室,科研人員展示改造前后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這是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實驗室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拍攝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實驗(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4月7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實驗室,科研人員在檢測改造后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樣品。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4月7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實驗室,科研人員在研磨改造后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4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實驗室,科研人員展示改造后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4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實驗室,科研人員在討論實驗設計。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4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實驗室,科研人員在觀察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實驗進展。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4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實驗室,研究員劉崗(中)、副研究員康宇陽(左)、博士研究生秦飛合影。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