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好,想必關注軍事的觀眾們,一定了解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作為老一輩軍迷心中圖騰一樣的角色,尼米茲號航母即將進行最后一次亞太巡航。這艘服役50年的老船,現在成了美國工業衰落的活標本。在完成這次注定不會圓滿的巡航之后,尼米茲級航母就會像現實的美國一樣,迎來自己的終老。
先說個數據:美國現在造一艘新航母要花11年,比五十年前多出整整三年。為啥這么慢?因為產業鏈斷檔嚴重。當年造尼米茲級航母時,全美有6家大型造船廠,現在只剩2家還能造軍艦。就連修軍艦都得求韓國幫忙,去年有艘驅逐艦專門跑到釜山去大修。
現在美國的造船業有多拉垮呢?新造商船噸位只占全球0.1%,連越南都比不過。民用比不過,那軍艦呢?軍艦建造成本比中國貴6倍!而工人平均年齡55歲,年輕人寧愿送外賣也不進船廠,哪怕給的工資其實是中國同級別產業工人的十倍以上,還是招不來合適的工人!
對應的,美國海軍的新軍艦也是遙遙無期。五角大樓最近承認,新護衛艦"星座"號已經成了爛尾工程。原計劃2026年服役的護衛艦,現在開工兩年半只造了10%,預算卻從13億漲到19億。更搞笑的是,這艘意大利設計的軍艦,美國硬要自己改圖紙,結果85%的設計都得重做。
制造業空心化直接威脅國家安全。現在美國海軍355艘軍艦中,三分之一超期服役。想造新船?零件都湊不齊,起重機要用中國產,雷達芯片得找臺灣代工。國會老爺們年年喊著要振興制造業,結果最近五年關了12家軍工配套工廠。合著你就這么振興制造業是吧?
回頭看看中國這邊,福建艦剛完成第七次海試,包括電磁彈射和起降測試,江南造船廠同時在建8艘驅逐艦。美國海軍研究所報告顯示,中國軍艦建造速度是美國的5倍,成本只有四分之一。這不怪人家都稱中國是工業克蘇魯,就這造艦速度,哪怕是最鼎盛時期的美國和蘇聯捆一塊兒都沒有咱們強。
現在美國海軍高層最怕的不是中國新航母,而是自家船廠老師傅都退休了沒人接班。要真斷代了,以后怕不是得開著銹跡斑斑的船,雷達雷達不轉,航母徹底成為大平板船了,那美國海軍就徹底跟著那些退休的老師傅一起退休了。
要說根本問題,還是產業政策跑偏。過去三十年,美國把中低端制造全外包,現在連造軍艦的特種鋼材都要進口。想重建產業鏈?晚了!培養一個高級焊工至少要8年,可美國社區學院去年焊接專業畢業生不到200人。這還是老師傅放水的結果,否則這些學生都得延畢。
尼米茲號這次退役巡航,就像給美國工業敲響的喪鐘。當最后一批老工人退休,美國可能連修航母的扳手都造不出來。太平洋對岸的中國船廠卻焊花四濺,這個對比實在太過諷刺。美國要想重振制造業,光砸錢沒用,得先把華爾街的金融游戲停一停,讓工廠機器重新轉起來才行。只不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讓美國經歷一遍蘇聯解體,他們想要醒過來,難!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