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與國家安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國家信創戰略正加速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體系的全面落地。作為數字政務與關鍵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場景,視頻會議系統從基礎硬件替代邁入深度應用能力強化階段。尤其在“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構建自主可控信息技術體系的背景下,政府及央國企對視頻會議平臺的安全性、兼容性與可持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一進程中,國產化技術路徑的探索成為關鍵,而以小魚易連為代表的信創視頻會議解決方案,憑借其技術安全性與規模化實踐能力,逐漸成為政企客戶的重點關注對象。
國家信創戰略深化,視頻會議系統升級進入深水區
近年來,國家安全和信息保密的壓力日趨增加,特別是海量資料信息的數字化,更大大增加了信息泄密和失竊的風險。隨著《"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提出"構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我國信創產業已形成"2+8+N"的縱深發展格局。在操作系統、數據庫、服務器等基礎軟硬件完成初步替代的當下,應用層軟件的自主創新與深度適配成為戰略推進的關鍵攻堅點,逐步在政府、國央企、重點行業領域等進行深化升級。
視頻會議作為國家自主信創的重要一環,承載著戰略決策、政務協同、數據交互等關鍵職能,對傳輸信息的安全、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大量會議內容、會議數據的安全保護,有助于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在此背景下,視頻會議系統升級已從單純的硬件國產化替代,演進為涵蓋底層架構安全、跨平臺適配能力、集約化擴展性的系統性工程。
自主技術與生態兼容,小魚易連信創視頻會議的多重突破
在信創戰略的推進中,技術自主與生態適配能力是國產視頻會議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作為首批獲得國保測產品證書、首家在政務云環境通過密評的視頻會議廠商,小魚易連十年發展過程中深度參與信創產業生態建設,其技術體系圍繞安全可控、全棧適配、靈活高可用展開布局,逐步構建起差異化優勢,為政企客戶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視頻會議升級路徑。
以全棧式安全體系筑牢數字防線,小魚易連在底層技術、系統架構、安全保護等方面,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底層技術全自研,運用業內首創的“AVC+SVC”雙引擎,全面支持國密算法和端到端加密,從網絡傳輸、數據加密到存儲管理實現全鏈路防護。系統架構采用運管分離形式,防止越權訪問和操作,通過等保三級2.0和可信云等安全資質認證,高度符合保密視頻會議規范。在應用端,支持私有化部署與混合云部署,滿足黨政機關、軍工單位、央國企等對會議安全的最高等級要求。
以生態級兼容能力破除改造壁壘,小魚易連已完成對國產處理器、國產操作系統、國產數據庫、國產中間件等關鍵環節的國產化適配。軟硬件產品支持飛騰、鯤鵬、龍芯、兆芯、海光等CPU,麒麟、統信UOS、中科方德、鴻蒙等操作系統,達夢、神州通用、人大金倉等數據庫,全面適配信創軟硬件底層架構。安全、穩定的國產化視頻和部署,顯著降低了政企客戶的遷移成本,確保視頻會議系統在國產化環境下穩定運行。
與此同時,針對行業用戶多層級、高并發的業務場景,小魚易連的集約化架構設計也進一步凸顯了技術前瞻性。其打造的視頻平臺采用軟件定義的架構模式,將視頻會議、錄制回放、管理運維等各項功能模塊化為微服務。通過為各項服務配置多個副本,并結合自身的服務注冊與發現機制,基礎組件集群、負載均衡技術等手段,構建了具備多活特性的高可用性架構,有效地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擴展性和容錯能力。借助分布式集群部署與彈性擴容能力,支持萬方級超大規模會議,基于“按需調用、靈活擴展”的資源配置模式,能兼顧資源利用效率與長期升級需求。這種設計既滿足了當前信創視頻會議多場景協同需求,又為未來技術迭代預留了充足空間,使得系統能夠隨業務增長持續升級,成為政企數字化底座中可復用的核心模塊。
信創國產化領先,小魚易連成17萬政企客戶首選
安全、兼容、靈活、集約化等特點,讓小魚易連在信創國產化的洪流中,成為視頻會議領域客戶一致的首選。十年發展路,小魚易連為全行業超170000家大中型客戶提供視頻會議服務,支撐水利部、審計署、廣西省、江西省、陜西省、遼寧省、貴州省、中國電子、郵儲銀行等諸多部委、省市政府、企業和金融用戶信創國產化部署,收獲了行業的高度好評和認可。根據IDC等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小魚易連在中國私有云會議市場中連續多年排名第一。每天有超過 30 萬次的遠程視頻連線通過小魚易連開啟。這些海量的服務數據,驗證了其信創視頻會議在超大規模應用場景下的穩定性。“高安全?超融合?全連接”核心能力,能更好為全領域客戶提供安全、穩定、高效的數字化服務,幫助客戶實現視訊資源的配置優化和高效運用,降低溝通成本,提高業務協作的響應速度和創新能力。
在信創戰略持續深化的今天,視頻會議系統升級已成為衡量組織數字化能力的重要標尺。小魚易連以其經過國家級安全驗證的技術體系、經過復雜場景檢驗的兼容能力、經過超大規模實踐驗證的拓展架構,為政企客戶提供了兼具安全性與前瞻性的升級路徑。當信創轉型進入深水區,選擇與行業標桿同行,既是政策合規的必然要求,更是數字化轉型的效能之選。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