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軼夫 韓鎧合
在大慶油田采油三廠第八作業區,北十五聯合站隊長丁超群感慨道:“我在采油崗位上工作了14年,過去每天要步行幾公里檢查油井,現在坐在中控室就能掌握全站情況。”這一變化,正是大慶油田數智化轉型的生動注腳。
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八作業區數字化綜合生產指揮中心 王慧言 攝
走進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巨大屏幕上,各類數據如靈動的音符實時跳躍,清晰展示著油田生產的每一個細節。在這里,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能對油氣“探、采、儲、運、銷”全鏈條以及新能源和油氣生產實施動態監控。這不僅是一個指揮中心,更是大慶油田的“智慧心臟”,高效服務于油田“大調度”運行體系,讓生產管理從“地下”走上了“云端”。
曾經,油田生產依賴人工經驗,效率較低。如今,數智化技術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第八作業區,無人機沿著預定路線自主巡查,高清攝像頭和紅外傳感器不間斷地采集設備狀態數據。產量智能計量,實時推送功圖量液信息,替代了人工周期性量油;報表從“全程填寫”到“審核補錄”轉變,自動生成報表替代率達86.36%;現場管理由“人找問題”轉向“問題找人”,巡檢效率大幅提升;泵況智能診斷由“人工月度分析”變為“問題實時推送”,讓問題井“無處遁形”;熱洗智能管控質量監督由“比例抽查”向“全程監控”轉變,全面提高整體熱洗質量。采油三廠第八作業區經理裴小彬說:“今年一季度,作業區開發水平持續提升,原油產量穩步增長,耗電、用工、成本均大幅下降,原油生產完成計劃年產量的25.5%,節電147萬千瓦時。”
大慶油田“油博士”研發團隊 王慧言 攝
這一系列變化,得益于大慶油田對數字化轉型的深度探索。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上半場”,大慶油田在物聯網“硬設施”布局上已累計完成超10萬口井、6000余座站場的改造,單井數字化覆蓋率達97.2%,站場數字化覆蓋率達89.1%。而向“下半場”轉型的關鍵,則在于對算力、算法、數據三要素進行智能化功能開發。
2023年,大慶油田積極籌劃大模型建設,明確“油博士”大模型建設思路及內容。項目負責人朱吉軍介紹:“‘油博士’大模型的建設,旨在構建油田‘智慧大腦’,讓數據說話,讓決策有據,讓生產更高效。”目前,已上線的崗位助手、知識管家兩大類智能場景,具備勘探開發知識體系定義、知識圖譜自動構建等功能,支持一鍵式、模塊化、零代碼編程,構建了個人、團隊和專業領域知識問答系統。
不斷研發完善生產巡檢機器人 王慧言 攝
數智化轉型讓開發建設60多年的大慶油田煥新提質、活力長青。今年一季度,大慶油田原油產量、天然氣產銷量、新能源發電量等關鍵指標均超計劃運行,實現了首季“開門紅”。大慶油田科技信息部主任王剛表示:“我們將牢牢把握重大機遇,堅持數字化轉型與技術革命性突破‘雙向奔赴’,乘‘數’而上、向‘智’而行、‘智’勝未來,努力開創‘數智大慶油田’新局面。”大慶油田正憑借數智化的力量,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續寫輝煌篇章。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