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東北部有一座縣級市,名為瀏陽市,因位于瀏水之陽而得名,瀏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被譽為“千年古縣”,近現代史上涌現出不少的名人,比如說譚嗣同、胡耀邦、王震等等。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湖南瀏陽,他就是開國上將宋任窮,宋任窮是建國后第一任云南省委書記。
1909年,宋任窮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烏石垅村一個破落地主家庭,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曾就讀于瀏陽金江高級小學,畢業后,宋任窮回到家鄉,成為當地的一名小學老師。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革命思想在中華大地廣泛傳播,宋任窮的家鄉湖南也是革命的發源地之一,當時毛主席就在湖南領導農民運動,宋任窮雖然出身地主家庭,但早已家道中落,在讀書與教學的過程中,宋任窮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思想,決定投身到共產主義的懷抱。
1926年,宋任窮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9月,宋任窮跟隨毛主席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三灣改編后,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員,在連隊任黨代表,在此期間,宋任窮積極發展黨員,壯大組織力量。
1928年,蔣介石派重兵向井岡山撲來,宋任窮所在的紅五軍被敵人打散,在路上,宋任窮拜了兩個玩蛇的藝人為師,辭別師父后,宋任窮帶著一條蛇賣藝,躲過了敵人的盤查,成功回到紅軍的隊伍中。
紅軍開始長征后,宋任窮擔任中央縱隊干部團政委,在此期間,他參加了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四渡赤水等一系列戰斗,與陳賡密切配合,為掩護中央軍委英勇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宋任窮被編入八路軍129師,率領騎兵團和一個獨立支隊挺進冀南地區,開辟中原抗日根據地,還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與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犯。
解放戰爭時期,身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政委的宋任窮參加了千里躍進大別山、淮海戰役等重大軍事行動,并組織數十萬民工日夜趕送軍糧,支援渡江戰役,隨后率領軍隊深入大西南地區,一舉解放了云南。
1949年,宋任窮被任命為云南省委第一書記,云南省軍區政委、西南軍區副政委,成為建國后第一任云南省委書記,隨后,宋任窮剿除了云南地區的匪患,進行土地改革,穩定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1954年,宋任窮出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解放軍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協助羅榮桓處理軍委總干部部的日常工作,完成了1955年的大授銜,并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開國上將。
當時我國還未研制出原子彈,請求蘇聯援助卻被拒絕,在這樣的情況下,1956年,宋任窮毛遂自薦,出任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負責原子彈的研發工作。
隨著中蘇關系的惡化,原子彈的研制工作變得異常艱難,但宋任窮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迎難而上,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最終在1964年成功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核壟斷。
1960年9月,宋任窮調任東北局第一書記兼沈陽軍區第一政委。1965年召開的第四屆全國政協會議上,56歲的宋任窮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副國級領導。
令人沒想到的是,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后,宋任窮卻受到林彪與“四人幫”的殘酷迫害,即便如此,宋任窮始終堅持原則,與他們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
“四人幫”被粉碎后,宋任窮終于迎來了復出,于1977年10月擔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一年后,也就是1978年12月,70歲的宋任窮接替胡耀邦出任中組部部長,在此期間,宋任窮按照中央的指示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進一步平反冤假錯案,230多萬干部獲得平反。
1985年,宋任窮響應鄧小平所提出的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號召,主動退出第一線,進入中顧委工作,擔任中顧委副主任,2005年1月,宋任窮病逝于北京,享年96歲。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