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改編自熱門電子游戲的電影《我的世界》熱映,創下該類型電影首周末票房最高紀錄,尤其受到全球數百萬兒童觀眾歡迎。全球快餐連鎖店麥當勞甚至推出聯名主題套餐,打破虛擬與現實的圍墻。然而,觀眾對該電影的評價卻陷入兩極分化。

編譯丨申璐
《我的世界大電影》(2025)劇照。
《我的世界》已經從游戲端成功登上電影銀幕。近日,這部由暢銷電子游戲改編的電影打破票房紀錄,在北美地區上映三天就斬獲1.63億美元,同時在全球75個上映地區也引起大眾共鳴,遠遠超過該類型電影此前的紀錄保持者《超級馬里奧兄弟大電影》。
該電影版自2014年以來一直與好萊塢電影公司華納兄弟合作開發,并由制作公司傳奇影業參與,于2024年1月正式開拍。電影講述了意外被傳送進“主世界”的四個“異類”為了回到現實世界,在資深工匠幫助下,開啟的一場魔幻探險。兒童觀眾群對影片中的原著人物、表情包和相關傳說的追逐熱情高漲——尤其是“雞騎士”正在成為新的IP形象。
與其他電影相比,該影片的放映現場尤其特別。孩子們會在識別出熟悉的角色時高聲歡呼,而無法沉浸其中的觀眾不免也會錯愕。這正是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本質上,孩子們是在看著那個“在看電影的自己”,就像他們看著別人玩游戲時一樣興奮。
在電影院外,游戲IP也不斷打破次元壁。麥當勞推出聯名主題套餐,還贈送電影和游戲中的獨家“方塊世界”玩具,吸引了不少年輕粉絲。對此,錯愕的成年人則試圖分辨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熱情,又有多少只是半諷刺、半懷舊的即時反應。
這也使得影片的評價走向兩極分化。一種觀點認為,任何對影片的厭惡與蔑視都是無謂的,是成年人酸溜溜的咆哮,他們本就不是目標受眾,也難怪他們忘記了孩子們即便觀看“垃圾電影”也是有其價值的;而另一種觀點則提出,孩子們其實也不是不加分辨地接收所有內容,也許他們的確感受到了這種新藝術的魅力。
英國《衛報》則認為上述兩種觀點都有其合理之處。另從短期來看,該電影無疑對電影院線有利。在可預見的未來,相關電影估計會井噴式出現。但與此同時,該評論也指出,懶惰、缺乏靈感、唯利是圖都是兒童電影一直以來的通病。孩子們應該得到更好的東西,而不是一味重復他們最喜歡的角色、游戲或表情包。
無論如何,在今天試圖讓青少年徹底遠離電子游戲和相關的衍生作品都是很困難的。換個角度看,《我的世界大電影》的火爆,與其說和電影本身的制作有關,不如說這是那些在游戲周邊題材電影浪潮中被遠遠甩在身后的影片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挑戰。
參考鏈接:
1. A Minecraft Movie breaks records to become highest opening video game movie of all time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5/apr/07/a-minecraft-movie-breaks-box-office-records
2. Minecraft mania: how millions of rowdy kids saved the box office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5/apr/08/minecraft-movie-tiktok
3.‘Minecraft' movie mania continues with McDo blind boxes, meals launch; toy collectors share hack
https://www.philstar.com/lifestyle/food-and-leisure/2025/04/08/2434507/minecraft-movie-mania-continues-mcdo-blind-boxes-meals-launch-toy-collectors-share-hack

本文為編譯內容。編譯:申璐;編輯:荷花;校對:趙琳。題圖為《我的世界大電影》劇照。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限量簽名版
《讓美尋找美:凱迪克金獎繪本細讀》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