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新疆阿拉爾市,一批批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新材料企業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智能管控為動力,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眼下在新疆阿拉爾市,以碳素新材料、智能紡織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通過技術攻關與數字化轉型雙向發力,正朝著"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蓬勃發展。
“平臺可以看到紅旗和豐田兩個車間的效率和產量的情況,這兩個車間加起來大概是16萬米的產量,目前紅旗車間平均效率是93%,然后豐田車間的效率是89%......”
工作人員通過ERP、MES工業物聯網監控系統查看當天生產計劃完成情況和生產效率。林國強 攝
隨著四月企業生產訂單逐步增加,眼下,位于國家級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紡織科技型企業迎來生產高峰,在新疆道格拉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工作人員正通過ERP、MES工業物聯網監控系統,查看當天生產計劃和生產效率。
“如果沒有ERP系統,我們每天都需要人工逐臺手抄每天的產量,600臺織機可能需要2-3個小時才能抄完。”新疆道格拉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助理余博說,“現在我們只需要在電腦終端上看,就知道目前正在進行的機臺停車情況以及產量和效率。”
工人正通過智能驗布機進行胚布檢驗。林國強 攝
新疆道格拉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自建成投產以來,投入1730萬元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平臺,將訂單管理、工藝優化和設備維護等環節數字化,提升企業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今年1-3月,企業生產各類胚布1500萬米,產品受到江蘇、福建、廣東等地下游紡織企業的青睞。
該公司生產副總監鮑明說:“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企業才有競爭力。自推行MES以來,我們的效率提高了,用工減少了,成本也降低了。”
工人正在進行紗線整經作業。林國強 攝
如今像新疆道格拉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手段讓生產設備“說話”的科技型企業并不是個例。近年來,一師阿拉爾市轄區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一項項專利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氣。
在阿拉爾市南疆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塊塊預焙陽極炭生塊通過天車被運送至熟料生產線,準備加料焙燒成熟塊作為成品,供下游企業使用。不久前,企業申報的產品專利“鋁用預焙陽極及其組合物”正式獲批,這也讓企業的預焙陽極產品一級品率和行業競爭力都得到了提升。
工人正對預焙陽極熟塊進行填碗作業。林國強 攝
企業投產至今,阿拉爾市南疆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堅持走自主研發、自主創新道路,公司每年投入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3%以上,通過成立技術創新中心,著力在研發和自主創新上同步推進,通過專利申報、與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研發應用的新型節能型焙燒爐、生陽極制造工藝、焙燒煙氣脫硫劑優化選擇等產品和技術,讓企業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阿拉爾市南疆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文利說:“目前,公司已經取得23項專利,今年我們還有十幾項專利正在申報,在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和申報專利的過程中,也能促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上一個臺階。”
企業生產的預焙陽極生塊。林國強 攝
截至目前,新疆阿拉爾市擁有科學研究與開發機構15個、科技型中小企業23家、高新技術企業28家,涉及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等多個領域。目前,阿拉爾市通過不斷優化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配置,加快推動企業普惠性政策“應享盡享”,鼓勵轄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企業智能應用和科技創新機制,讓企業主體發展更具活力。(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林國強 王芳芳)
來源:中國日報網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