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僅有4個交易日,滬深股市總體上維持震蕩筑底、重心略有下移格局。
截至周四(4月3日)收盤,上證指數跌0.28%,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2.28%和2.95%。
兩市日均成交約11164億,較上一周日均縮量約1181億,市場情緒謹慎,暫時抗住了“特不靠譜”的“對等GS”大招。
與我A股相對應的,全球其它資本市場集體“雪崩”。
具體說:(1)M股周四、周五連續兩天大跌,NA指兩天大跌超10%,高點計算已進入技術性熊市。
(2)歐洲斯托克50指數全周大跌8.50%,英、法、德股市全線大跌。
(3)亞洲日韓股市本周分別下跌9%和3.62%,同時原油和黃金也未能幸免。
原因眾所周知是“特不靠譜”的對等GS擾動,即基礎稅率10%(面向所有國家)+對等GS。
對于“對等GS”,各路大神、媒體已從各種視角做了充分的解讀,這里不贅述。
溯源的看法是:“特不靠譜”的對等推升M國物價,其衰退不可避免,殺跌一千自損八百的大概率事件下,最后大家還是坐下來談,然后繼續合作。
因為這件事本質上是違背經濟規律的。分工、合作、互通有無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
更重要的是,M國自身可能率先就撐不住。媒體報道顯示,M國消費者正因“GS”而瘋狂采購各類商品,涉及到電腦、電視和汽車等等。比如億萬富翁在社交平臺寫到:
從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都應該趁早買起來,最好是在商店補貨前購買。”庫班強調,即使是美國貨,也有可能漲價,“他們會甩鍋給關稅”
提高GS的成本肯定由出口企業和本國消費者分攤,到底誰承擔多,取決于雙方的議價能力,其它國家要么報復?要么接受?要么協商?但無一例外都會推高M國消費者生活成本,區別在于承擔多少而已。
就咱們而言,對M國出口金額占總出口金額的比例已經下降至14.63%,疊加咱們“戰略定力”和已儲備的應對措施,或許市場夸大了該事件的影響。
……
回到A股市場。
毫無疑問,短期情緒層面的影響會因為三天清明長假進一步發酵,利空反饋大概率了會被放大。
疊加周五金龍指數大跌超8%,下周一A股低開“補跌”是大概率事件。但低開一步到位之后,高走的概率或許更大,理由在于:
1、今年以來,A股的獨立性和韌性顯著增強,“東升西落”的敘事在咱們的“反制”措施中進一步增強。
數據顯示,1月2日至今,道指累計下跌了9.94%,同期恒生指數上漲了13.91%,滬深300指數微跌1.87%。
另外,近期南下資金越跌越買,奪取港股定價權的意圖非常明顯,或許有更高層級的意志在里面。
港股作為A股的先行指標,且更加國際化,港股大概率抗住的情況下,A股沒有理由繼續走低。
2、A股自身走勢看。上證指數周K線三連陰,短期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已經基本到位。
另一方面,5周、10周和20周均線多頭發散向上排列未變,形態上已經箱體震蕩了半年,這里即使向下,空間也非常有限。
日K線上看,周五探底回升,止跌于60天均線,且這是4個交易日內第二次回踩60天均線獲得支撐。
日K線以下走平,拒絕進一步下跌。
換言之,溯源認為周一A股情緒宣泄大幅低開,也剛好做一次徹底的浮籌清洗,其后市場很可能企穩回升,并開啟新一輪升勢。
3、滬深北交易所發布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則,將于7月7日開始實施,風險意識強化的同時提升了市場穩定性、公平性。
說人話就是,市場上那種瞬間拉高,然后A殺,或者早上快速拉高出貨,收盤前接回來,第二天繼續重復的,每天擼一兩個點回報的行為可能會大幅減少。
4、更重要的是市場找到了未來主線——內需有關的各行各業或成為資金新的吹捧方向,畢竟周四市場已經有明顯反饋。
權重紅利在GJD和中長期保守型資金托舉下,其下跌動能非常微弱,題材賽道有強烈的反彈訴求,新的主線明確,市場本身獨立性更強,這種情況下的“補跌”性質的大跌,或并不風險而是機會。
綜合分析:利空已部分被市場提前定價,市場本身調整充分,新的敘事和邏輯、主線相對清晰,下周一A股或低開高走。
(文章系溯源投資思路的整理和思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