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招牌“禁色”事件,目前已經引起了廊坊紀檢委的關注,并且已赴當地進行了調查,可山河如今的市容市貌卻讓人哭笑不得。
有繼續使用綠色招牌不改的,有將綠色改成紅色的,有商家處于觀望狀態的,更有成片的商戶已經將招牌拆除,等待重新制作的。一時間搞得大量商家成了“無牌經營”,消費者轉了好幾圈也找不到想去的商鋪。都說現在生意不好干,沒想到簡單一副招牌,就直接難倒了三河的大部分商戶。
事件經過報道后,三河城管雖然同意了商家可以更改招牌顏色,但說出的話卻十分讓人不舒服,稱:“如果不怕麻煩、不心疼錢,可以改回原顏色,自愿。”
好么!你一句自愿,不心疼錢,那商家的損失就應該自己承擔嗎?通過人民網報道了解到,之前商戶們制作一塊“符合要求”的招牌費用可并不低,例如按照寬高、字數、字體大小、亮燈的要求,制作一張高一米二、長三米五,鑲嵌四個字的新招牌,費用在2000元左右,相當于半個月的租金了。而這還是比較小的招牌,有的大門面商戶,制作招牌花費了一萬多元,結果沒用多長時間,就因為底色是紅色的,也被要求“整改”。
現在,招牌可以改了,可又多少商家愿意重做呢?雖然現在有人通知說招牌可以重做,有人還聽說過有補貼,但是具體怎么算,如何發放卻無人得知,商家只能先自己掏錢,至于后面是否真的有補貼,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查詢了一下《三河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上面清晰的寫著對牌匾字體、設計、亮度、大小等規則,可像更改顏色這件事上,寫的都是指導性意見,但為啥到了執行的時候就變成了“強制性”呢?
最后預言一波,如果監管部門不介入,那么不斷更改招牌的費用,大概率都會由商戶自己承擔。但有了相關部門的調查后,則希望能給所有商戶一個滿意的答案和處理結果,畢竟營商環境的信任,是需要慢慢建立的!
#動態連更挑戰#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