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行動方案》印發。《方案》指出,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會處,是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阻擋騰格里、巴丹吉林、庫姆塔格等沙漠匯合南移的防風固沙屏障,是我國“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方案》基于甘肅地形、地貌、水文、氣候等特點,打造“四屏一廊”生態安全格局。其中:
河西祁連山內陸河屏障區具有重要的防風固沙和水源涵養功能,是我國北方防沙帶的核心區域。與內蒙古、新疆、青海協同推進防沙治沙和森林、草原保護,不斷提升防風固沙和水源涵養能力,阻擋三大沙漠匯合南侵,維系沙漠綠洲生態平衡,保障國家西部生態安全。
甘南高原黃河上游屏障區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是國家黃河重點生態區和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的重要組成。與青海、四川協同推進濕地保育和草原治理,不斷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保護黃河上游水源補給地,保障黃河源頭和青藏高原生態安全。
隴中隴東黃土高原屏障區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國家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與陜西、寧夏協同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持續減少入黃泥沙量、協調水沙關系,保障黃河流域生態安全。
南部秦巴山區長江上游屏障區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是國家長江重點生態區的重要組成。與陜西、四川加強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協同保護,不斷提升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和長江上游水源涵養能力。
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具有保障黃河干流水質穩定的重要功能,是國家黃河重點生態區的重要組成。與寧夏共同構建黃河流域中上游齊治格局,加強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綜合治理,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方案》提出,到2030年底,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2.7%,森林蓄積量提高至3.3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3.5%,濕地保護率達到54.35%,水土保持率達到64.14%,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67%;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4%,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的比例達到95%左右,黃河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總臺記者 柴世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