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2017年,巴拿馬熱情擁抱“一帶一路”,雙方友好合作關系融洽,巴拿馬政府對待我國更是一副相見恨晚的樣子,雙方也針對海運、海事、港口等一系列內容展開了互利共贏的合作。
僅僅過了8年的時間,在“一帶一路”中獲利不菲的巴拿馬,卻突然宣布要退出一帶一路的合作項目。
再聯系起這幾個月里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覬覦和港口交易事件,也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受到了什么打擊,對此我國也果斷送出四個字來進行回應。
前段時間,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宣布退出一帶一路的消息就像炸彈一樣,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巨大震動,穆利諾更是表示他們提前90天就已經告知中方退出協議,之前巴拿馬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現在卻突然退出,這背后肯定有著其他原因。
對此,我國也沒有過多深究,反而是用“深表遺憾”這四個字進行回應,雖然語氣平和,但其實透露出很多信息。
要理解巴拿馬現在的做法,需要了解它的歷史,特別是關于巴拿馬運河這百年的故事,這條連接兩大洋的運河,不只是全球貿易的關鍵通道,也是地緣政治的重要地點。
自開通以來,巴拿馬運河就寄托著這個國家的希望和困境,長期以來,美國把巴拿馬運河看作自己的專屬利益,總是想控制它,對巴拿馬的影響很大。
即使巴拿馬在1977年拿回了運河的主權,美國的影響力卻依舊存在,巴拿馬就像小船在大船旁邊,要在各方勢力的壓力下生存,不得不采取靈活的外交手段。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這種搖擺不定的策略并不能真正幫助國家發展,反而可能錯過好機會,就像以前和東盟國家的合作一樣,最終失敗了,現在,巴拿馬又來到了關鍵時刻,它能不能改變過去的方式,找到一條自己發展的道路?
2017年,巴拿馬公開宣布加入“一帶一路”,中巴兩國合作進入新階段。中國公司積極行動,在巴拿馬投資建設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科隆港項目尤為突出。
機器運作的聲音打破了運河沿岸的平靜,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發展,中巴貿易額迅速增加,中國成為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用戶,巴拿馬經濟也因此受益。
但是,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在拉丁美洲地區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引起了美國的關注,美國將中國投資成為“債務陷阱”,并頻繁警告拉丁美洲國家,試圖阻止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擴張。
美國官員不斷訪問巴拿馬,采取各種手段,試圖讓巴拿馬放棄與中國的合作,美國大使館頻繁與巴拿馬高層會面,不斷提出“建議”,2023年,美國國務院公開警告那些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國家,暗示可能面臨經濟處罰。
2024年初,美國推出《美洲法案》,試圖用經濟援助引誘巴拿馬疏遠中國,其目的非常明顯,前段時間美國南方司令的訪問,更是再次表明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價值非常重視,也顯示出美國對中國影響力擴大的擔憂。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否認巴拿馬允許美國船只免費通過運河的說法,并批評特朗普試圖重新控制運河,而巴拿馬也再次面臨地緣政治的復雜局面,如何在美中兩個大國之間保持平衡,成為這個國家面臨的重大挑戰。
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多方權衡的結果,背后牽涉著復雜的經濟和政治因素,退出意味著中國公司可能從巴拿馬撤走,在建項目面臨停工,之前熱鬧的港口和鐵路建設或將成為無用的廢墟。
巴拿馬運河的貨運量預計會受到影響,進而對巴拿馬的經濟造成沖擊,運河收入對GDP的貢獻率可能降低,這無疑會對巴拿馬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每年為巴拿馬貢獻的稅收和創造的就業機會可能消失,這對巴拿馬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可能不好過了,比如咖啡攤主、出租車司機等等,他們的收入可能會大幅度減少,當地的那些商家們也很擔心未來的發展。
他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再次回到2019年經濟不景氣的狀態,之前好不容易超過5%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又要跌到3%以下了。
而美國答應的經濟幫助真的能補上這些虧空嗎?過去的事情告訴我們,美國提供的幫助往往帶著一些附加條件,不一定是真心實意的幫助。
巴拿馬政府的人顯然也應該明白這一點,而且從先前巴拿馬主動為我國站臺駁斥美國南方司令的行為來看,他們這次退出,大概率也是受到了什么難以言喻的壓迫。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