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理學院聯合青島第五十三中學教育集團舉辦大中小學一體化課程思政實踐基地揭牌暨“星空下的思政課”項目啟動儀式。項目以校際協同為脈,從學生貫通培養角度出發,搭建思政課教學信息共享平臺;通過把思政課堂與文化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天文科普的基礎上探索更多文化媒介,不斷豐富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的教學和實踐;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做好傳承、融合、實踐“三篇文章”。
啟動儀式后,“星空下的思政課”首期課堂開課,青島理工大學師生代表,青島第五十三中學教育集團小學生、中學生師生代表、家長代表共一百余人參加活動。
“天文望遠鏡的基礎原理是我們初中學習的光的折射與聚焦,而最為核心的光路可逆指的是光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發生變化。”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副教授姜龍在學生們觀察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時,繪聲繪色地講起了物理知識。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從古至今,我們從未停下過對浩瀚星空的探索,我們的祖先將對星空的美好想象注入到詩詞中,將對日月星辰的觀測編制成歷法,現在的我們,一次次將飛行器送入太空,不斷往更遠、更深處探索……”活動現場,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趙筱俠融合思政元素,從星空出發,帶領同學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以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為線,講解中國航天故事,啟發同學們感悟載人航天精神、科學家精神。
“老師,嫦娥六號是在月球哪里著陸的,我們在望遠鏡里能看到嗎?”“老師,哪一顆星是‘青島理工’星?”在觀星實踐環節,學生們一邊觀星一邊提問,馬克思主義學院理論宣講團和理學院學生志愿者們則通過講故事、看模型等方式,融合思政元素和專業知識進行一對一解答。
青島第五十三中學、青島中央商務區實驗學校校長王升文表示:“‘星空下的思政課’以開闊的視野、創新的形式,把思政課堂從室內搬到戶外,從書本走向生活,讓學生們在浩瀚星空下,浸潤家國情懷,提升科學素養。”
青島理工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陳偉表示,把思政課堂與文化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推動大中小學一體化課程思政是青島理工大學近年來著力開展的工作,物理作為貫穿大中小學的科學教育,是實現大中小學一體化課程思政的重要課程載體。青島理工大學和青島第五十三中學教育集團將合力開展思政課教學研究,從學生貫通培養角度出發,搭建思政課教學信息共享平臺,在天文科普的基礎上探索更多文化媒介,推動大中小學一體化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見效。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劉奕 王俞蘋)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