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民俗博物館院內近700年的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張留孫道行碑》完成數字化掃描。《張留孫道行碑》刻于天歷二年(1329年),碑高4米,碑文為兩面刻,共2786字。記述了東岳廟創始人,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的生平事跡。通篇文字完整清晰,為趙孟頫晚期代表之作。利用數字化再現這通“道教碑”的文化價值,以及“趙體”蘊含骨力、秀逸溫潤的書法成就,讓歷史留存的豐厚遺產煥發新的活力。
北京民俗博物館從2024年申請立項并實施了東岳廟石刻數字化保護和展示利用項目。對東岳廟全部現存135塊元、明、清時期的石碑和4塊石匾進行數字化建檔,并形成虛擬展示和影像宣傳,石碑上的歷史印記將能夠依靠全新數字技術得到呈現。同時,還將對現有105個拓片進行高精度掃描,構建文物的全信息模型,建立一套完整的石刻文物數字化檔案,讓觀眾可以遨游在石碑的古老文字當中,觀察細節、感受歷史,拉近文物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文物“活”起來。
北京東岳廟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石碑多、楹聯匾額多、神像多著稱于世。石碑眾多是東岳廟的特色景觀,曾多達140余通。東、西碑林原有石碑百余通,為歷朝修建東岳廟碑記和民間善會碑刻。其中尤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張留孫道行碑》最為著名。這些碑刻是研究東岳廟歷史、北京民俗的重要史料。
依托高精度的基礎數據和微痕增強圖,將為每件文物建立1個文物的全信息模型,包括文物基本信息批注、數字拓片等。后期,北京民俗博物館將進行數字著錄、展示應用、專題出版等工作,以服務于文物保護、研究、活化利用等需求,不斷提高文物的保護水平、深化學術研究,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播和利用。計劃于2025年第二季度與觀眾見面。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