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容城縣晾馬臺鎮的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內,工人正在采摘無土栽培的番茄。(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劉冰洋攝
春天的田野里,無人駕駛農機自動耕種;秋季的果園里,智能采摘機器人自動識別果實的成熟度并完成采摘;溫室大棚內,智能設備實時調控溫度和濕度,讓果蔬長勢更好……科技的迅猛發展,為農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深刻改變著農業生產的面貌。
作為匯聚高端創新要素的重要平臺,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既為農業科技的創新提供了要素支持,又為技術成果的落地應用提供了肥沃土壤。數據顯示,首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的植物工廠和無人農場兩項技術應用大賽評選出的68項獲獎作品,已有30余項在我省轉化應用推廣,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智慧農業的發展,勾勒出美好的未來農業圖景。
隨著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進入項目征集階段,這幅神奇的“農業未來圖”越來越有科技范兒。
據了解,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設置了雄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大賽,具體包括3個賽道:農業智能裝備、智慧農業創新創意、設施種植技術。
“在首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的基礎上,接續舉辦雄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大賽,將進一步推動智慧農業領域創新資源匯集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雄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大賽不僅將在雄安探索智慧農業發展的新路徑,也將帶動和促進智慧農業先進技術在全省推廣應用,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提升農業智能化水平,助力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目前,雄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大賽已經收到多件報名參賽作品。
“我們此次報名參賽的作品,是智慧灌溉機器人。”唐山海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經理魯志剛說,“在首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上,我們報名參賽的作品獲得了三等獎,此次參賽的智慧灌溉機器人功能更加強大。”
魯志剛介紹,這款智慧灌溉機器人融合應用了北斗高精度定位導航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在接到指令后,能夠沿著預設軌跡在農田壟間自動行走,無需預留作業通道且不傷損秧苗。機器人能夠根據設定的畝均灌溉水量自動調節灌溉行走速度,灌溉水流呈花灑狀,有效解決風力對灌溉的影響,在高效節水的同時使水更加均勻地滲透到作物根部土壤。“灌溉機器人每小時出水量60立方米以上,大大提升灌溉效率。”魯志剛說。
在魯志剛看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既是一個促進技術創新的高端平臺,又是一個展示企業技術實力的舞臺。“在首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上獲獎對提升我們企業的品牌知名度、促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起到了極大作用。”魯志剛說,期待能在此次雄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大賽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借助大賽廣闊的舞臺,讓企業的先進技術成果走進更加廣袤的田野。
河北普蘭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首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上的參賽作品獲得了三等獎,這次該公司報名參賽的作品是珍稀菌菇智慧艙。
該公司市場經理劉娜介紹,他們自主研發的珍稀菌菇智慧艙運用了現代生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5G智能化遠程管理系統、人工智能傳感系統等,能夠實現環境數據的智能感知,自動調節菌菇生長所需的光照、溫度、濕度等,確保艙內恒溫、恒濕、恒氧,為菌菇生產提供穩定的生長環境,同時降低勞動力成本和環境影響,實現全年無間斷生產。
不僅如此,珍稀菌菇智慧艙上還可以鋪設光伏板,將光伏科技與現代食用菌種植技術有機結合,不額外占用土地,實現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取得光伏發電和食用菌產業雙贏。
“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能夠為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提供廣闊的平臺。期待通過此次大賽,推動我們的珍稀菌菇智慧艙技術在雄安落地,更好地助力智慧農業的發展。”劉娜說。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