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俄軍在庫爾斯克州猛攻了數月,終于奪回了蘇賈等城鎮,把烏軍逼退到了邊緣地帶,大幅削弱了烏軍深入俄領土的象征性意義,談判形勢也更有利于俄方了。可就在此時,烏軍突然調轉槍口,在別爾哥羅德州撕開了一道口子。澤連斯基嘴上說是“為了保護哈爾科夫和蘇梅的邊境”,但明眼人都懂,這分明是烏克蘭想“以攻代守”,為未來的談判積攢籌碼。
從戰術層面看,烏軍此舉可謂“一石三鳥”。其一,通過多點施壓,開辟新戰線能讓俄軍不得不分兵防守,減輕東部戰場的壓力;其二,突入俄本土制造政治震撼,動搖俄方民眾對戰爭長期化的信心;其三,以實際控制區作為談判桌上的砝碼,為停火后的領土劃分爭取主動權。不過,這步棋的風險也不小,因為烏軍兵力有限,深入俄羅斯境內后補給困難,打下的地盤離大城市還遠,反而會因戰線過長加速消耗,很可能會重演庫爾斯克的局面。
面對烏軍的突襲,俄軍反應迅速。一名俄軍軍官透露,他們通過無人機鎖定烏軍位置,再用火力切斷退路,把部分烏軍困在了扎波羅熱方向。這種“隔離”戰術,說白了就是先利用無人機偵察鎖定目標,再以火力覆蓋切斷其退路。這套打法在庫爾斯克州用過,效果不錯,如今搬到別爾哥羅德,俄軍顯然是打算在別爾哥羅德復制相同的模式。
而此前俄軍猛攻庫爾斯克州,則正是為了消除烏軍占據俄領土的既成事實,因為俄方絕不能接受和談時自家地盤還被烏軍占著,否則克里姆林宮將面臨國內輿論的巨大壓力。這次烏克蘭開辟別爾哥羅德戰線,不僅是為了轉移俄軍注意力,更是試圖制造“俄本土并非絕對安全”的心理威懾,乃至逼俄方在談判中讓步。不過,這種“以小博大”的冒險能否成功,還得看西方愿不愿意繼續砸錢送武器。
從戰略上看,烏克蘭的雙線作戰也是無奈選擇,因為相對于俄羅斯來說,其國家小、兵力弱,只能通過非常規手段來搏一把,而俄軍的“隔離”戰術與消耗戰略,則延續了其用國土縱深拖垮對手的傳統思維。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月,這兩州的戰況將直接決定談判條件,如果烏軍能在別爾哥羅德站住腳,甚至威脅到俄方大城市,西方援助可能會變得積極;但如果俄軍把烏軍趕出去了,那烏克蘭談判時恐怕連討價還價的資格都沒了。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