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特朗普關稅沖擊遠超市場預期,世界經濟面臨巨大挑戰。市場擔心的不僅是超預期的關稅,也在擔心破損的全球貿易秩序,以及未來的巨大不確定性。
中國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不得不直面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比較而言,大部分的國內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相對樂觀。
特朗普關稅沖擊下,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表現顯著好于美歐和日本。特朗普關稅宣布之后,美國納斯達克和道瓊斯等股票指數大幅下跌,日本和歐洲股市大幅下跌。中國股市相對穩定,跌幅明顯小于境外市場,表現出較好的韌性。
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相對樂觀的看法,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理由的支撐。
一是經濟的基本盤。中長期來看,得益于充分的市場化競爭、規模經濟優勢和中國勞動者的勤奮努力,中國經濟在各行各業都取得日新月異的進步。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新能源汽車、DeepSeek、機器人這些新科技和新產業,傳統的農業領域各種新一代農產品層出不窮,服務業領域各種組織管理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也在不斷提升生活中的服務體驗。在全球的大型經濟體當中,中國仍然是產業革新最快的國家之一。
近期來看,中國經濟正在擺脫需求不足的進程當中,經濟活力正在提升。去年9月26日以來,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大了逆周期政策力度,在此之后,中國企業、政府和居民的現金流明顯改善,資本市場估值得到修復。
今年兩會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將今年的赤字率提升到4%,同時大幅增加政府債務和政府支出水平,在這些逆周期政策措施幫助下,今年的政府支出將對提升總需求水平發揮更充分的支撐力量,經濟活力也在進一步提升當中。
二是中長期政策環境的基本盤。與高度不確定的外部環境相比,中國的內部政策環境相對確定。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的根本依托,是中國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也是中國政府一直堅持的政策取向。
近年來黨和政府的歷次重要經濟工作會議都在強調對民營企業的保護、對市場經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制度環境建設。今年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高度評價了民營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強調了提升民營經濟營商環境的諸多措施。
三是中國有充分的政策空間應對特朗普關稅沖擊。首先,中國有豐富的擴大內需政策空間,以對沖外需下降。中國通脹水平很低,這意味著無論是通過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進一步擴大內需,都不至于擔心通脹風險。而發達國家通脹水平普遍偏高,擴大內需政策面臨滯脹兩難困境,政策空間受限。
其次,除了擴大內需的總量政策,中國還有豐富的、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工具,幫助特定的行業和進出口企業渡過難關。經歷了2018年的關稅沖擊之后,中國企業和政府都積累了一些應對美國關稅沖擊的經驗。新一輪的關稅沖擊下,中國應對起來更加從容。
再次,中國在中美談判桌上更有底氣。得益于中國的經濟實力,同時也得益于改革開放多年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依賴關系,這為中美就關稅問題談判贏得更好局面奠定了基礎。
四是資本市場估值更具吸引力。美國和日本股市經歷持續多年上漲以后,很多股票估值處于歷史高位,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不安。中國股票市場的市盈率目前整體處于偏低水平,對于投資者而言,中國的資產價格泡沫風險更低。
特朗普政府的超預期關稅政策對當代人而言前所未見,害人害己,究竟會帶來什么樣的連鎖反應難以確定,美國經濟和美國資本市場的底在哪難以確定。相較而言,中國的應對策略是穩住內需和中國經濟基本盤,幫助受沖擊行業和企業渡過難關,堅定支持開放合作的國際經貿秩序。堅守正確的發展理念,終將在更具挑戰的國際環境中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大的確定性和更值得期待的未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