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由畢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畢節市文化館承辦的“非遺進景區”系列活動,在百里杜鵑景區盛大啟幕。此次活動精心策劃非遺集市、非遺展演、音樂會、花仙子巡游等內容,讓傳統與現代激烈碰撞,為游客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
上午,普底景區錦繡集市人頭攢動。在非遺集市現場,蠟染、刺繡、漆器、彝族剪紙等數十項傳統手工藝展位整齊排列。手藝人現場展示精湛技藝,游客在親身體驗制作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指尖上的非遺”魅力。集市的特色美食區同樣熱鬧非凡,蕎涼粉、糍粑包豆腐等黔西北特色美食,吸引眾多游客駐足品嘗。
下午,非遺節目展演在熱情奔放的“鈴鐺舞”中正式開場。文藝小分隊帶來“苗族原生態民歌”“文琴戲”“多聲部民歌”等精彩節目。“滾山珠”憑借高難度的蘆笙舞技,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撮泰吉”以古樸神秘的儺戲,生動演繹彝族古老傳說;“苗族飛歌”嘹亮的歌聲,在花谷久久回蕩。這些節目接連上演,全方位展現出畢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引得現場游客紛紛舉起手機拍攝留念。
夜幕降臨,景區化身為光影交織的大舞臺。“非遺+流行”主題音樂會在中軒杜鵑花城激情開唱。多聲部民歌與電子樂巧妙混編,苗族飛歌與搖滾樂隊同臺演出,讓傳統非遺煥發出時尚活力。與此同時,“花仙子巡游”活動將現場氛圍推向又一個高潮。身著民族服裝的“滾山珠”“撮泰吉”“鈴鐺舞”等文藝小分隊與“花仙子”一起,沿著景區巡游。非遺絕技“打鐵花”如星河般傾灑而下,“火壺表演”舞動出一條條靈動的火龍,游客們紛紛跟隨巡游隊伍拍照互動,沉浸在火樹銀花的奇幻之夜。
此次“文化賦能旅游”活動,通過非遺活態展示、創新演繹以及場景化互動,讓游客在賞花游玩的同時,深入感受畢節的文化魅力。“非遺+旅游”的創新模式,更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該系列活動近期將會持續進行,誠邀大家在這個春天走進百里杜鵑,共赴一場“旅游之花”與“文化之花”的雙重盛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宇瀟
編輯 汪瑞梁
二審 謝朝政
三審 李凱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