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4月2日電(記者鄒競一)“樹葉是黃色加綠色,樹葉是——”美術教師董方毅一邊蘸取顏料做示范,一邊大聲描述動作,等待著孩子重復他的指令。此起彼伏的回聲讓安靜的畫室熱鬧起來。一張張畫板上,鮮艷的色彩正幻化出一個個瑰麗的世界:旋轉的晴空、無盡的河流、盛開的紫色睡蓮……
每周三上午,西安市新城區明宮社區工會驛站都會迎來一群特殊的小畫家。2019年,西安市滿天星心智障礙者家長互助公益慈善中心開設的這堂美術課,已成為“星星的孩子”表達自我的藝術港灣。從四季主題創作到企業定制畫,從水彩暈染到黏土塑形,課程的設計充滿巧思,每節課都通過視覺指令與觸覺體驗,引導孩子們用色彩與形狀傳遞情感。
“傳統的美術教育更注重技法的提升,但對于孤獨癥孩子,在教學時要更關注如何有效地傳達信息、指導他們完成任務,并在集體中協作。”董方毅說。因家人患有孤獨癥,美術專業出身的他更懂得如何將技法教學轉化為適合特殊群體的“藝術療愈”。
六年前的第一堂課,董方毅面對的是一群連握筆都困難的孩子。“有的孩子手指僵硬,涂色時顏料總是溢出線框;有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對指令毫無反應。”他說。慢慢地,通過分步驟示范、重復性練習以及正向激勵,孩子們逐漸掌握了控筆技巧,畫出的作品每每令人驚喜。
4月2日,一名孤獨癥少年在作畫。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17歲的睿睿是首批學員之一。她的畫色彩濃烈、筆觸奔放,看似隨性卻暗含韻律。“同樣是畫風景,她的視角總帶著獨特的生命力。”董方毅評價道。睿睿的母親則欣喜于女兒的改變:曾經急躁易怒的孩子,如今能安靜作畫數小時,甚至主動向熟人微笑問好。“畫筆成了她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近年來,隨著社會關注度的提升,孩子們的畫作不僅裝點著畫室,也走向公眾視野:系列作品被制成明信片與企業產品聯名銷售,部分銷售額捐贈至陜西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手機壁紙平臺上,孩子們的畫作下載量居高不下,評論區擠滿了“被治愈”的留言。
這是西安市滿天星心智障礙者家長互助公益慈善中心與企業聯名制作的明信片。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公眾的認可讓孩子們意識到,他們的作品是有價值的。”西安市滿天星心智障礙者家長互助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長陳傲說,孤獨癥兒童的藝術天分需要不斷地發掘、耐心地培養,讓他們的潛力被外界看見、認可和欣賞。
“每一幅畫都是他們內心的星辰大海。”董方毅輕撫著未干的畫作說。課程尾聲,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合影,有人咧嘴大笑,有人羞澀低頭,每一雙眼睛都閃亮如星。
全部評論 (0)